-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 短新闻两篇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学习写作特点。
3、了解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两篇新闻的表达技巧。
2、标题的新颖。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
导入课题: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个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四位记者通力合作所写的一篇新闻——
板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解题:
标题是一个“主谓倒装”的句子。作者这样安排,更能表达情感。在写法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指英国结束了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其意义(见学法大视野第四十三页)①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②“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历史终告洗刷。
课文是一篇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其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文字少、篇幅小。种类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标题又分为主题(主标)、引题(印标)、副题(副标)三种。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协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能够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一般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协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是指新闻消息的结语,有小结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形式。
分析: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见学法大视野第四十三页“结构梳理”)导语(第1自然段):概述全文事件——香港降下英国国旗,英国撤离香港。主体(第2—10
自然段):具体描述香港回归,英国撤离的几个场景。结尾(第11自然段)英国的殖民统治一去不返。
学生观看书中图片、快速阅读全文,按时间顺序找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的活动并在书上作批注。
学生讨论弄清:
按时间顺序,英国殖民者在文中的活动是:
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第3自然段)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第5自然段)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第7自然段)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第8、9自然段)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10自然段)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主体部分写了几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弄清:
主体部分一共写了三次降旗。
第一次(第3自然段):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第6自然段):降旗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降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个次降旗意义却非常大,因为这面旗帜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第8自然段):降旗是写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指名学生郎读全文,其他同学找出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又相对应地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些材料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弄清: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降旗仪式,则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材料看上去并不杂乱无章,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用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文章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多次使用了对比,请看书把它们一一找出来:
学生讨论弄清:
第一处(第3自然段):“但这个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个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