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周敦颐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周敦颐”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周敦颐
【生卒】:1017—1073【介绍】: 北宋时期的哲学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
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据《周敦颐年谱》载,他十三、四岁时,常在濂溪钓鱼,吟风弄月。
濂溪之西十里,有一崖洞,“东西两门,入之若月上下弦,中圆若月望,俗呼月崖。
……相传睹此而悟太极。”
我们从这带有神话意味的传说中,可以看出,在北宋时代周敦颐是“悟道”较早并影响很大的一位思想家。
15岁时父亲去世,随母由营道去京师开封,投靠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
景祐三年(1036)周敦颐因郑向“叙例应荫子,乃奏补先生,试将作监主簿。”
次年母卒,服丧。
康定元年(1040)服除,从吏部调洪州分宁县主簿。
在任时,善于断狱。
受到邑人的称赞。
仁宗庆历五年(1045)他调任为南安军司理参军。
南安狱中有一囚犯,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要严加惩办,无人敢争辩。
周敦颐力争,认为是错案,应该纠正。
由于王逵不听,他准备弃官而去,并说:“如此尚可任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王逵被感动,免去囚犯死刑,后来推荐周敦颐为郴州县令。
仁宗至和元年(1054),改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
嘉祐元年(1056),改太子中舍佥书,署合州判官事。
嘉祐六年,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
神宗熙宁元年,由于赵抃、吕公着的推荐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
熙宁五年(1072)因病乞求知南康军,遂定居庐山莲花峰下,第二年病死于此。
周敦颐从政之余,还“汲汲于传道授业”,程颢、程颐都曾从其受业。
他因爱庐山风景,购地筑室以居,取故乡“濂溪”命名。
故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他的学说亦被称为“濂学”。
周敦颐的着作主要有《太极图说》、《通书》和一些哲理性诗文。
清代张伯行编有《周濂溪集》、乾隆年间董榕所刻《周子全书》以及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周子通书》较流行。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因其语言简略,意义含混,成为历代争论的对象。
周敦颐的人学思想主要涉及到人的生成论、人性以及立诚主静成圣的思想。
从思想渊源上看,周敦颐是杂取儒、道、释而融为一体的,因此,他思想中的矛盾性就成了他哲学体系矛盾性的根源。
他一方面肯定人生的价值,认为“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另一方面又主张“无欲”,认为人们通过修养,能够“自易其恶”,恢复善性。
可以看出,他的“诚”、“无欲”的人性论和禁欲主义,对程朱学派“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宋史·道学传》说:“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然后道之大原出于天者,灼然而无疑焉。”
(1)人为万物之灵 在周敦颐看来,人的诞生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诞生一样,都是五行二气交感的结果,所不同的是“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即“无极之真,二五之精”通过巧妙的结合而凝聚为人,故人为最“灵”,充分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人之所以不同于万事万物,不在于与万事万物有不同的本质,而在于人从二气五行中获得了“秀”气,因而是最具“灵”性的。
也就是说,周敦颐从宇宙生成与万物化生的思辨中,已经认识到人不仅与宇宙万物有共同的本质的一面,而且还有不同于宇宙万物的一面。
当然,关于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周敦颐说得不很清楚,只是说“最灵”。
这个思想虽然上有所承,但在宋代直接从思辨中得来,并发生重要影响的,当数周敦颐为先。
周敦颐的这个思想,在张载那里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说明。
(2)五性感动而善恶分 人性中善恶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周敦颐认为:“(人)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就是说,在变化无穷的宇宙之中,人得二气五行之“秀”而有“灵”。
有了形,就有神,五行之性感于外物而动于心,呈现出善与恶的区分来,于是形成错综复杂的万事。
这是理学家最早的性论思想的表述。
人性是由五行(金、木、水、火、上)特性所规定并为外物所感发触动而表现出来的。
从外物的触动来看,人性分为善与恶两类,而从五行的规定性来看,人性应分为五品。
周敦颐从思辨的角度探讨人性时,已经抛弃了以往善恶之分的简单方法,而是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既容纳了以往的思想成果,又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这无疑是运用理论思维的结果。
(3)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 从人性内部来分,周敦颐认为可以将其分为刚、柔、善、恶、中五品。
他说:“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
可以看出,这是韩愈“性三品说”的进一步发展。
所谓刚、柔、善、恶、中,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刚、柔与善、恶相结合,组成为刚善、刚恶、柔善、柔恶四品,再加上最理想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