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分析及单元备课.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分析及单元备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古代诗文名篇。通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治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中的故事,来阐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石深记》 是柳宗元“永州八记” 的第四篇,全篇不足 200 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也是“记”,但它记的是一件工艺品一一核舟。核舟虽小,不过其上物、人、文、景皆备,令人叹为观止,从中能够看 到我国古代优秀工匠的聪明才智。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本单元选入《关雎》和《兼葭》两首。《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现实中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兼葭》写抒情主人公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始终若隐若现,恍惚迷离,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其渴望、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单元教学目标 1、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 3 、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注重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 1、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 3 、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注重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教学难点 1、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 3 、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注重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的水平,养成自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不至于将学习文言文视为畏途。 2、继续训练通读。诵读是培养文言语感最主要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尝试进入文章、大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 积累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4、把学过课交中要的词活和句子整理抄写在卡片或笔记本上, 以便随时复习,使它的成为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 单元教学准备 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9课《桃花源记》3课时 第10课《小石潭记》3课时 第11课《核舟记》2课时 第12课《诗经两首》2课时 写作《学写读后感》 2课时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2课时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1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3课时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