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多文体的单元,课文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
《社戏》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教学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领会文学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
《回延安》是当代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教学时要在实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饱满的情感,感知诗作的明亮、瑰丽而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并体会诗作模仿陕北民歌旧形式以表现新时代内容的特点
《安塞腰鼓》是一篇新时期的经典课文,它写陕北高原,写高原腰鼓,写打腰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风,以及高原人弃放雄健的精神气质。它在语言使用和修辞方法方面尤其值得认真学习。
《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灯笼”为话题,申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个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率”的意志和热情。
选择这四篇课文,主要是考虑它们所具有的“民俗文化”的元素(同时也考虑这些课文的不同时代、不同生活场景和不同体裁的多样性特点),以便于学生开阔眼界,见识多样的、多元的民俗现象,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但这些课文的主题并不局限于民俗文化, 而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单元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
3、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
3、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
3、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措施
1、在教学时还应开放视野,尽力还原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意蕴,而不局限于民俗文化的探究。 2、着意于实行文学鉴赏教学。 能够分析《社戏)中的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3、品味(回延安》的一系列意象, 分析其修辞手法, 并训练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4、通过学习《安塞腰鼓》和《灯笼》理解抒情散文写作的切入点(“腰鼓”“灯笼”),理解散文的构思章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散文优美而精巧的语言等。
单元教学准备
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1课《社戏》3课时 第2课《春酒》2课时 第3课《安塞腰鼓》2课时 第4课《庆祝旧历元旦》2课时 写作《学习仿写》2课时 口语交际《应对》2课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