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洵之文,以奇崛出名。这篇《木假山记》,不但记下了天下奇物木假山,还自况言志,
倾吐了胸中一段奇思。
我国自汉代以来,园林中已造假山,魏晋以后,又有假山清供,置于几案之上,以供赏
玩,到唐宋时期,欣赏假山的风气已经很盛。但假山之料多是山石,以木为山者,并不多见。
苏洵的木假山,实为审美发现一奇,自此以后,又开创了木假山清供的新领域。
据苏轼《木山并叙》和梅尧臣、苏辙木山诗得知,这木假山是苏洵在家乡时,用“貂裘”
从一位“溪叟”那里换来的,木质为楠木,“雨侵藓涩得石瘦”,形成逼真的三山。苏洵得之,
因“为之记与诗”(诗已佚),苏家对此木假山一直很珍视。老苏当年,曾与友人赏玩,由梅
尧臣写诗题咏于眉山老家。二三十年后,苏辙之子千乘又得一五峰木假山,“益奇”,苏轼、
苏辙嘱其带回老家,并把三苏及梅之诗文“并刻之其侧”,珍藏于家。对于这世间少见的木假
山,老苏没像后来梅尧臣和二苏那样,只是赏其审美形象,而是由假山的生成自况身世,谈
成才之难。
作者指出,树木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有的苗殇,有的夭折,有的被风拔水漂,有的虽
然长成栋梁之材,仍有斧凿刀锯之患。只有极少数幸运者,经“漂沉汩没”、“激射啮食”,形
成木假山,又被具有审美慧眼的人拾去,清供于几案间,成为艺术珍品。这足见成才之难。
这只是谈木假山的经历吗?不,其中显然有作者的身世之感。老泉少年不学,壮复发愤,其
于成才,甚费周折,有如木不夭折而成栋梁。其后困益甚,甚似风拔水漂不破不腐者。在写
作上,尽烧昔所为文,又读圣贤书七八年,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古文家。这又很像湍沙
“激射啮食”而成“文”山。晚年同二子知遇于文坛领袖欧阳修,并父子三人各成一家,这
不很像木假山的命运吗?这些显然是自况身世的。
我国古代的审美快乐,有悦目(身)、赏心、畅神、乐志、悟理诸境界。梅尧臣和二苏咏
假山诗,多是前三个境界,而老苏之记,则侧重后两个境界,上面的身世自况,正是乐志之
言,有磨难,有幸运,有苦也有甜,而人木之间水乳交融,人之志是通过木的经历体现出来
的,这就比别人的抽象言志更胜一筹,下面则面对三峰,赏其风骨,悟人生哲理:作者见中
峰魁伟稳健,意气端重,若以气势服其旁二峰;旁边两峰也庄重坚实,峭拔峻立,凛然不可
侵犯。它们在形、势上虽服于中峰,而巍然独立,决无倚赖神气。作者面对三峰肃然起敬,
很有感慨。而感慨什么,却未明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这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
留下思考的广阔天地。
作者从三峰矗立中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呢?作者也许悟到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做人的原则
和应有的品格。从全文看,这木假山不是废木,不是栋梁,而是大自然造就的艺术品,三峰
的人格化,似当指文艺人才。一个出色的文艺人才,应具备什么品格呢?应是风骨凛然,独
树一峰,为文艺天地作出创造性的贡献。一个人应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但在艺术创作上,却不可人云亦云,做没出息的附庸;而应从天地吸取营养,在社会中经受
锻炼,塑造出自己的一峰,那才能使文艺天地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创造出一个美不胜收的
艺术天地。文艺史上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作家艺术家,都是自成一峰、各具面目、绝不雷同的。
作者也许寓指自己和二子的关系,这是很有可能的。从全文思路上看,前面是自况身世,
后面很可能是自比品格。作者说“予家有三峰”,这虽然是实指木假山,但从“予家”二字,
不也可使人想到他是在寓指父子三“文山”吗?苏轼三子迈、迨、过,苏辙二子千乘、千能,
不也与那“益奇”的五峰木假山有相似之处吗?难怪在三十年后写诗作序,让千乘、千能亲
自把五峰木假山送回老家,与三峰木假山放在一起,那其中不也有继承父志、弘扬家风、望
子成才之意吗?梅尧臣当年,在看到木假山和老苏之记时,似乎也看出了有自比父子三人品
格之意,故写诗道:“唯存坚骨蛟龙锼,形如三山中雄酋。左右两峰相挟翊,尊奉君长无慢尤。”
这里的“尊君”,是泛指封建社会的君臣常理;而那“奉长”,不也使人想到二苏对老苏的孝
敬之情吗?所以我们说,三峰寓指父子三人品格,是很有可能的。但老苏与梅尧臣看法却不
同。在老苏看来,就是父子三人,也应三峰各自矗立。做父亲的育子成才,在形、势上自高
于二子,是无可非议的(不论三苏总的成就,单就所写木假山诗文,苏父高于二苏子,也高
于梅尧臣),但他却不希望二子做他的附庸,而希望他们各自成为独立的一峰,有自己的独创。
文学史证明,老苏的育子之法是高明的,大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宋代第一大家,正是
老苏独立“造峰”的结果。
借木假山而谈一个人要有独立人格,要有独创的人生价值,这正是老苏此记不落常套的
奇崛之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