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之内给空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界限之内给空间 主持人语: 养育孩子就像放风筝,要懂得何时放线、放多少、怎么 放,高手还会边收线边放,亦放亦收。那么,在孩子成长过 程中,家长何时该放手?在哪些方面放手?如何在界限之内 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避免过度保护让孩子成为温室花朵, 或者过度的自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呢? 界限之内允许犯 错 (戚女士, 35 岁,医院护士长) 第一次听到 6 岁的儿子叫我“坏妈妈”的时候,我心都 快碎了。我困惑为什么我爱得越多、管得越细,我越累,孩 子也越叛逆。 一天,我跟堂姐带着我儿子去逛超市。出门前我叮嘱儿 子往书包里装一个环保袋。他不听,还顶撞我: “我不放, 你好烦!”我跟他解释:“如果大家都减少塑料垃圾袋的使用, 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地球会更健康。所以,买东西最好带 一只环保袋,懂了吗?” 可我话还没说完,儿子就跑得没影了。堂姐一边往兜里 塞环保袋一边跟我说: “你这是做护士长的职业病,动不动 就滔滔不绝地讲解一番。你倒是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但剥 夺了孩子自主思考的机会 我们一行三人到了超市,堂姐特意往购物车里放了一包 5 块钱的棒棒糖。结账的时候她让我儿子把棒棒糖放回去, 说:“阿姨只带了这么多钱,需要买一个 5 块钱的环保袋, 棒棒糖就不能买了。 ”儿子很惊讶,一脸失落地说: “环保袋 还要花钱买?”堂姐诡秘一笑,说: “好像我包里还有个环 保袋吧!你真走运! ”边说边把她临出门时装的那只环保袋 掏了出来。儿子顿时变得欢天喜地,拿着“失而复得”的棒 棒糖问我堂姐: “阿姨,为什么环保袋要 5 块钱呢?”堂姐 没有回答, 而是反问他:“你觉得呢?你能给我几个理由吗?” 我知道她是要鼓励孩子思考。在儿子说出他的想法后,堂姐 又抛出了更多的关于环保袋的问题,并把“环保意识” “二 氧化碳”“温室效应”等知识融入问题当中,与孩子频频互 动,孩子也听得津津有味。自从那次购物以后,再去逛超市 的时候,不用我提醒,儿子就会主动准备一只环保袋。 这件事让我反思:怪不得堂姐把她家孩子教育得那么好! 堂姐告诉我,家庭教育不取决于你教什么,而是你的见识与 境界达到了什么程度。如果你境界高,有远见,就会自然形 成一种收放自如的精神力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各种 能力。 在堂姐建议下,我在两个方面加强了学习。 首先,改变“纠错”的思维方式。 作为护士长, 我的工作就是给护士们 “找漏洞、 提建议” 可以说,我看人看事情的时候瞅一眼就能看出各种问题,忍 不住要指出来并提出解决方案。 我这种“强势纠错” 的方式, 不但干扰了孩子的独立思考,也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因此, 每天下班回家, 进电梯的时候我会告诫自己: “家 里不是医院,儿子不是下属。 ”同时我给做事磨蹭的儿子立 各种规矩,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守时,比如早晨去幼儿园必 须 7 点半出门。 早晨起床后我试着放手让他按自己的速度来穿衣、洗漱、 吃饭。一到 7 点半,我便拎起打包的早饭带他下楼。刚开始 的时候他洗脸总是洗不干净,早饭要拖到上车后吃。看他那 么磨蹭,我虽然心急,但不再把“快点啊” “要迟到了”之 类的话挂在嘴边。 当我不把“慢性子”当作一个错误来纠正的时候,儿子 渐渐地改变了。他动作还是慢,但前一天晚上会检查书包, 看衣服是否放好了,甚至还发明了两条裤子套在一起穿的 “偷懒大法”。 其次,君子贵柔,用“事情的结果”来教育孩子。 堂姐提醒我,我儿子在别人面前表现很好,但一回到家 看到我就像变了一个人,特别逆反。究其原因,与我的管教 方式有关。比如我经常扯着嗓门对孩子嚷嚷,没有一点慈母 的样子。 堂姐建议我:“柔和一点。 ”我问堂姐:“怎么柔和? 除非不管他!”堂姐说:“让你柔和,不是让你不管孩子,而 是在管教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比如你经常很严苛地纠正 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在侵犯孩子的成长空间。可以试着对孩 子宽容一点。” 我听从堂姐的建议,努力在看到儿子的某些缺点时不露 声色,让“事情的结果” 来“教育” 他。比如儿子大大咧咧, 经常丢帽子丢围巾。我便跟他说: “妈妈今后再也不提醒你 了。你的帽子、围巾就这么多,如果都丢了妈妈不会再给你 买,你就没有戴的了。 ”这一招很管用,当他最后一条围巾 弄丢以后,恰好下大雪,他没有围巾戴,自然要挨冻,但他 嘴硬,说:“我一点都不冷! ”可事后我发现,他已经从中接 受了“生活的教训” ,比如在外面玩的时候,他会把一些容 易弄丢的东西塞进我包里,还自豪地夸自己: “这样就不会 弄丢了。我聪明吧! ”我抓住机会对他赞扬了一番。没有命 令、强制,也没有亲子冲突,他就这样改掉了丢东西的坏习 惯。 我感悟到,用事情的结果教育孩子,比絮絮叨叨的说教 更有效果。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间去试错,孩 子会在“犯错-总结-纠错-进步-再犯错……”的过程中不

文档评论(0)

kunpengch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