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 1 - 《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14.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依据字源,了解“粱”字字义,并正确、美观地书写“梁”字及理解词语的方法。 2.体会文章中排比、比喻和反复在抒发情感中的作用。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排比句,并进行仿写。 3.感受《安塞腰鼓》与《雀之灵》两篇文章在写作对象、写作方法、思想感情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学会运用双气泡图的形式予以呈现。 4.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的元气淋漓、充满力量。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感悟意境美,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排比句,并进行仿写。 难点:掌握《安塞腰鼓》与《雀之灵》两篇文章在写作对象、写作方法、思想感情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老师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这是什么鼓吗?(手鼓、架子鼓、大鼓、腰鼓) 师:是的,这是腰鼓。它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而这里(出示地图课件)安塞,就是我国的腰鼓之乡。它位于陕西省北部,面积不大,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安塞,了解安塞腰鼓这种中国独有的特色民间艺术形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句子,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安塞腰鼓?(屏) 2.生字 (1)师:请大家先来看本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读错或写错,又或者想提醒大家哪个字怎样书写才美观。 师:你真会学习!你说的这个字老师也有一个记准它的好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看看“粱”的金文,金文(米,庄稼籽实)(刅,创,用刀割),表示用刀收割庄稼。跟谷物有关,因此应是米字旁。 师:“粱”还有一个长相十分相似的好兄弟——(展示“梁”的金文)你们能看出是什么字吗? 生:梁 师:对,请大家看看“梁”的金文。(河)(刅,创,砍斫),表示砍伐树木以设置水上过道。跟木有关,因此应是木字旁。 小结:刀割粮食,所以是“米”;砍树架桥,所以是“木”。你看,借助字源,明晰字义,就能很好地识记字形。 (2)师:那么怎样把“粱”写美观呢? 生谈 师:好,看老师写一个“粱”。(师边板书边说:刀字两边的点,方向要记牢;米字的一点一撇不要掉;横长拖上,竖起笔自交点,撇捺书写要舒展。)请大家在预习单上写一个梁字。 3.词语 师:接下来,请看本课的词语。(请三位同学各读一行) 碰撞 隆隆 搏击 烧灼 威逼 奇伟磅礴 惊心动魄 叹为观止 预设:这些词语分为三类:写鼓的、写后生的、赞美安塞腰鼓的词语。 师:读得准确!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词语,发现了什么? 师:你看,在文章中接触到的新词一般是散乱的,但是如果分类积累,就会让思路更加清晰,有更大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安塞腰鼓舞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土生土长的黄土高原后生,是怎样舞安塞腰鼓的吧!生观看视频 师:怎么样?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评价一下安塞腰鼓?生回答 师:在文中,作者对于安塞腰鼓,也一次次发出了感慨。请翻开课本找一找。 生找到: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放屏幕:三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请大家一起放声朗读! 生放声朗读 2.师:看来,这安塞腰鼓真的深深吸引了作者!那么,通过朗读课文,谁能说一说,文章从哪几方面写了安塞腰鼓? 生答,师总结板书:火烈的舞蹈、巨大的鼓声、有力的后生、变幻的舞姿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选择你们脑海中最精彩的画面(指板书),圈画相关的语句,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一:火烈的舞蹈 (1)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a.比喻。聚焦“流苏”,增进感受: 生:这是一组排比句。(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谈感受) 师:你的眼睛可真亮!关注到了这段文字(排比句变蓝)的句式特点。(板书:排比)再仔细读一读这组排比句,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比喻 师:具体说一说 生:把鼓点比作骤雨;把流苏比作旋风;把脚步比作乱蛙;把瞳仁比作火花;把风姿比作斗虎。 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 生: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力量、速度,舞蹈的火烈…… 师:是的,这些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特点,带给我们火烈的感受。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段话吧。 师:我们聚焦这个词语(标红“流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