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鉴赏-论文.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即《长恨歌》和《琵 琶行》,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琵琶行》写于元和十 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 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的“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当时他的 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 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白居易于是被贬为 江州司马。其 他得罪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讽谕诗, 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忌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体验 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正无处倾诉,恰巧遇到这原为 歌妓的商人妇,听到她的富有感情的弹奏,知道了她的悲凉的身世,诗人那 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像开了闸的河水,一起倾泻而出。琵琶女和诗人,他们的 社会地位并不相同,两人的遭遇也各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属于不同的社会 问 题,但诗人还是把她引为同调,引为知己,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这样深挚的话来,这说明诗人对被侮辱的女性抱着同情与尊重的态度, 一个封建官僚能够这样是很不容易了。 全篇是写诗人在寻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一个从京城流落此处的善弹 琵琶的倡女。诗人听她弹琵琶感伤身世,也引起自身的贬谪之感。诗人与琵 琶女虽有官、妓的悬别,遭遇却有类似点。他们都曾在京师,都曾有过盛时,又 都经历了天涯沦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写来楚楚动人。 诗分为四段: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段,写江边送客而 遇倡女,邀请过船弹奏琵琶。 “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寻阳”是当时江州的治所,今 江西九江市。“寻阳江”即称寻阳北的一段长江。首句单刀直入,点明江边夜 中送客,妙在次句环境的烘托。夜里,又是一片瑟瑟秋风,枫叶和荻花在风中 摇曳,沙沙作响,色调黯淡,气象萧索,是主客凄凉伤别情绪的最好的衬托。 “荻”是生长在水边的一种植物。“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当主 人下了马,客人登上船,举杯饯别时,却连助兴的音乐也没有。“管”指管乐器, “弦”指弦乐器,“管弦”即泛指音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因 为无乐,所以醉不成欢,分别本来触人愁怀,无乐就更使人感到心境悲惨。展 现在面前的,只有那茫茫的江水,和水中那一轮孤独的明月倒影。这里把缺 乏音乐点染得非常突出,为下文闻乐追寻做好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主 人忘归客不发”。正在感到无乐的孤寂时,忽然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真不 啻空谷足音,于是主人不再上马归去,客人也不开船启行了,都为音乐所吸 引,共同向那乐声追去。“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暗问”是黑 暗中问询,因为是在夜里,弹者听到 问声,把琵琶停下来,却欲答末答。“欲语 迟”,人还没有出场,人物的身分、情态、心境已在这三个字中隐隐透露出来。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将船靠近,邀弹者过船相贝,添洒张灯, 重新整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到这里为止,我们看到的琵 琶女,是她夜里在江船中独弹琵琶,听到询问声之欲应还休,受到邀请后千 呼万唤才出来,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起面孔。她本是“长安倡女”,为什么如 此忸怩作态起来了呢?原来今非昔比了。过去在长安是“妆成每被秋娘妒”,如 今是“年长色衰”,委身为商人妇,漂泊于江湖间,不愿再在人前抛头露面了。 在这些情态背后,隐藏着琵琶女盛衰升沉的复杂心绪,耐人寻味。至此,我们 也就可以明白,诗人为什么无一语及其衣着相貌,专着意在情态上,正是为 写琵琶女的沦落身世酿造气氛。 这一段笔墨藏头露尾,引人入胜。从“夜送客”引到“无管弦”,从“无 管弦”引到“琵琶声”,从“琵琶声”引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读来津津有 味。 (段意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几只客船停泊在浔阳江头,船篷里透 出微弱的灯光。岸边的枫树上满是红叶,和水中芦荻的白花一起点缀着秋色。 这时,诗人送客来到江边。主客登船饮酒,想驱走离别的悲凉,但谁也提不起 兴致,连一句可以解闷的话也说不出来。推窗望去,寒江茫茫,水波不兴,一 轮明月浸在江心,越发显得凄清。忽然,从水上传来动人心弦的琵琶声,诗人 和他的朋友都听得入迷了。顺着声音找去,原来是一位独守空船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