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再忆萧珊》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巴金《再忆萧珊》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忆萧珊① 巴 金 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 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耳朵倒叫得更响了。 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 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 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 8)我用铺盖蒙住脸。我真想大叫两声。我快要给憋死了。“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 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 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 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 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 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 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后来, “文革”收场, 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 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 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 我摆脱不了 那些做不完的梦。 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 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 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 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 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 好像我 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 每夜, 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 她的低声哭泣。 11)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 悲伤没有 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 我应当振作起来, 即使是最后的一次。 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 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 感到孤单。 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 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 我的骨灰将 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2) 闹钟响了。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注①:1972 年,萧珊去世。 六年后巴金写了感人肺腑的 《怀念萧珊》,记录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 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 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又经过六年,写下了此作。 29.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第( 1)段“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指的是巴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 又 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后的狼狈。 B. 文中“耳鸣”暗指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仿佛妻子的轻声细语一直萦绕在耳畔。 C. 第( 4)( 8)两段每句话都出现“我”,强烈表达了巴金夜不成寐思念萧珊时内心的郁积。 D. 第( 9)段萧珊离家时“急躁”“伤感”和“希望”都与巴金有关。 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仍然伴着他度过无数的长夜,可见巴金对萧珊的爱是非常深切、彻底、执着的。 第( 11)段说“ 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说明对萧珊的怀念事实上已经成为巴金精神的枷锁。 30.分析第( 10)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1.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其实颇有深意,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 29. AF 30. 运用排比, 突出了萧珊面对丈夫遭遇苦难时的悲痛、哀愁和关爱; “总是”一词强 调萧珊这些形象在作者心中的深刻印记, 既写出了两人生时相濡以沫, 也突出了巴金对萧珊 的念念不忘和深切的愧疚。 31. 标题“再忆萧珊”以动宾结构出现, 明确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档评论(0)

152****72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