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VIP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 1.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重点) 4.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9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观看的纪录片,说一说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呢。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一)预习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杠(gàng) 棱角(léng) 虔诚(qián) 豁然(huò) 懈怠(xiè dài) 蜿蜒(wān yán) 接踵而至(zhǒng)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恭顺:恭敬顺从。 懈怠:松懈懒惰。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二)知识积累 1.走近作者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1992年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2001年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2018年12月9日,所著《青藏光芒》入选“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非虚构小说类第3名。 2.背景资料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本文作者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东,领略了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各拉丹冬的美丽的景色和人类对其的探险。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详细介绍在各拉丹冬探险受挫和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2~14自然段):离开各拉丹冬。 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交流点拨】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三、深层阅读,文本探究 (一)文本研讨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2.第10—11自然段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触觉:写冰窟。特点:温暖?听觉:写风。特点: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视觉:冰体。特点:晶莹洁白;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 【交流点拨】第5—6自然段是从低处观赏描写,第10—11自然段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4.句子赏析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

文档评论(0)

FK教育题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