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与文化课堂重点笔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课堂笔记 一、漕运 漕运 漕运是中国古代国家经过水路专为中央政府调运粮食、物资运输方法,也是一个历代王朝沿袭经济制度。受到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天津水路航运关键用于国家漕运,而且可分为河漕和海漕两大部分。 海河水系形成 早在三国时代,天津因地理环境就已经成为漕运枢纽。公元2(东汉建安十十二个月)后,曹操为了北征乌桓开挖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沟通南北水道,形成贯穿天津地域河流干线。曹操开凿运渠围绕渤海湾西、北两面穿过整个天津平原,使偏居北方滦河水系和以黄河为中心中原河系相联结,形成了众流归一新格局,促进了海河水系形成;使众河汇流入海天津成为北方航运关键枢纽,进而对天津历史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三会海口、军粮城和天津海漕 隋朝大运河开通巩固了海河水系各大河流聚集天津入海格局,奠定了天津南北运输枢纽地位。天津地域最早形成海港是唐代刘家台(即今军粮城),时称“三会海口”。当初南系清河(包含漳河)、西系滹沱河(包含易河、巨马河等)、北系沽河(包含治水)等三条大河汇聚于三岔河口,并从下游七十华里军粮城一带入海。于是,唐初向幽燕地域转运粮饷便有了河、海两条运路可供选择。由长江口出海,至刘家台进港海运则愈加便捷。 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征辽战争在刘家台建造了“军粮城”。从至北部边防漕粮转运仍有海路可行:一是沿渤海湾北上入鲍丘水(今蓟运河)溯至渔阳,另一线则再东北入滦河口(今唐山沿海一带),然后上溯渔阳。唐代这条海上运输线开通,使天津河海枢纽地位愈加巩固下来。但到宋朝出现了以白沟(相当今大清河及海河一线)为界宋辽对峙,使军粮城失去了南北转运功效。1048年 (北宋庆历八年),黄河北迁,夺界河入海;海岸线逐步东移,军粮城作为海港历史也至此结束。到金、元时代海漕再次恢复时,天津海港选择了大直沽。 大直沽和直沽寨、海津镇 所谓“直沽”就是指今之海河。之所以选择大直沽做港口,是因为大直沽有陆地高台,极少受到水患威胁。海河流经这里形成大湾,速度虽减缓但深度仍然适合停泊。为了维护漕粮运输,金朝在这里设置了直沽寨。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设置了接运厅、临清御河运粮万户府等管理机构,并派重兵驻守。在金、元后200多年海漕期间,大直沽一直是海路终点和转运基地。大直沽辟为港口及直沽寨、海津镇建立奠定了天津城市发展基础。自东汉以来,作为航运枢纽天津,其联络范围也仅限于渔阳一带。因为隋代大运河开通和金代迁全部,天津开始以弹丸之地承载起天下安危。短短几十里直沽也成为国家南北交通命脉关键点。天津政治、经济地位由此凸现出来,成为它连续发展内在依据。 元明清时期天津海运概况 元初,大全部(北京)漕运是河海并重。后因河淤不畅,海路便成为关键运输路径。1282年 (至元十九年),从江苏刘家港经天津入京漕运试航取得成功,元代海漕以后正式开始。1293年 (至元三十年),殷明略开辟第三条南北航路比1276年和1282年开辟航路缩短航期140天和30天。至今,天津至上海间仍沿用此航线。 明成祖朱棣迁全部燕京(北京)以后,海漕航线又开辟了新路:“两浙自浙入于海,吴会自三江入于海,淮北、河南自河淮入于海,山东自滨海州县入于海”,各条航路全部在直沽会合,再由直沽出海经蓟运河、滦河抵达北方边防;也能够从直沽出海后直航辽东或朝鲜。 清初制订了严厉海禁政策,使海运业遭受严重打击。但因为北方地域粮食不能自给,朝廷仍特许开辟了“奉天海运”,即天津和辽东之间粮食贸易。收复台湾后,于1684年 (康熙二十三年)下令开放“海禁”,天津海运也得以快速恢复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清政府决定将苏州、松江、太仓漕米全部交付海运。以后,河运、海运之争又发生了数次更迭。 妈祖文化传入 妈祖文化是源于中国福建、广泛流行于东南亚及世界很多地域民间崇敬。妈祖崇敬于元代海运兴起后传入天津。天津建妈祖庙始于1233年(至十八年)大直沽灵慈宫。遭火灾焚毁后,又三岔河口海河西岸另建一处,也就是保留到现在天后宫。元廷祐年间,即13-1320年,大直沽焚毁灵慈宫得以重建,3后八国联军侵略中又毁于战火。另外,明清两代又在丁字口、芦北口、咸水沽等地修建天后宫达十六处之多。 妈祖崇敬传入天津历史意义关键表现在文化领域,但和经济不无关联。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传输中心,强化了其经济中心地位,扩大了城市功效,也为天津本土文化注入了异质成份。当今学者或称“天后宫为天津文化原点”,天津民间也流传“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之说。作为早期文化交融代表性事件,天后宫标志意义是很鲜明。 2、天津河漕和里河运粮 如前所述,唐初征伐辽东和始于金元时期大规模海漕运输,使天津城市形成由三会海口、直沽寨、海津镇连续发展。这期间,河漕也断断续续地发挥着作用。直到明代,河漕对天津社会经济发展贡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