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2电阻率剖面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 )异常的干扰分析及校正 ? 1. 比值参数的概念及应用 ? 比值( F )参数 ? 可减弱或消除地表不均匀体对联剖曲线 的影响 ( ) ( ) ( ) A s s i F i i ? ? ? A B ( ) ( ) ( ) B s s i F i i ? ? ? B A 异常的干扰分析及校正 ? 比值( λ )参数 (计算结果示于第 i 点与第 i+1 点之间) ? 比值( λ )参数具有分解复合异常的能力 ( ) ( 1) ( , 1) ( ) ( 1) s s s s i i i i i i ? ? ? ? ? ? ? ? ? A A B B ( 4 )起伏地形引起的视电阻率异常 地形改正方法 — 比较法 0 s s s ? ? ? ? ? ? ? ? ? ? ? 实测 改 地形 ( 5 )联合剖面法的应用 ① 联合剖面法异常的确定 ? 沿一定走向延伸的低阻带或低阻正交点 异常轴一般与断层破碎带有关(排除地 下低阻矿脉、岩脉、金属管道的影响) ? 沿一定走向延伸的阶梯状异常带往往同 高低阻岩层接触面有关 复习: ? 视电阻率的概念 ? 视电阻率与那些因素有关 ?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和微分形式 ? 应用视电阻率的微分形式对视电阻率变化进行 定性解释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二、电阻率法的仪器设备 三、电阻率剖面法 1 、电阻率法的仪器和装备 由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可知,其仪器 功能就是测量出供电电流 I 及测量电极 M 、 N 间的电位差 Δ U MN 即可。 除仪器外,其它装备还有: 供电电极 — 铁棒或铜棒 测量电极 — 铜棒、导线及供电电源 。 电源 — 电池、发电机、蓄电池 导线、电工工具和耗材 I U k MN s ? ? ? 二、电阻率法的仪器及装备 ? 对仪器的要求 ① 灵敏度高: 0.01mv ② 抗干扰能力强:对 50Hz 干扰压制, 优于 -80dB ; ③ 稳定性好: +1% ; ④ 输入阻抗高: 30M Ω 。 ⑤ 轻便,操作简单: 6Kg, 菜单式。 电阻率法的仪器种类很多,右图是 DZD — 4 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它具有如下功能 : (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 ; ( 2 )视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同时测量 ; ( 3 )实时大屏幕液晶汉字显示实测曲线 ; ( 4 )信号增强技术,不仅适用于野外勘查,也适用于城市勘查。 三、电阻率剖面法 电阻率剖面法:是 在供电电极距和测 量电 极距保持不变 的条件下(探测深 度不变),沿一定 测线逐点推移进行 视电阻率的测量, 所得视电阻率曲线 反映 电性沿水平方 向 的变化情况。 (一)电阻率剖面法概述 ? 电阻率剖面法简称电剖面法。 ? 特点 : 测量电极均沿测线方向逐点进行 测量,以探测地下一定深度内地电断面 沿水平方向的变化。 ? 主要任务 :研究倾角较大的或水平方向 电性变化较大的地电断面 1. 电剖面法的一般工作流程 ? 确定工作区域 ? 测线(测网)布置 ? 野外试验及电性资料的收集 ? 选定装置类型及极距大小 ? 野外测量工作 ? 数据处理成图 ? 资料的解释 工作比例尺与点线距的一般关系 比例尺 线距(米) 点距(米) 1:25000 250 100 1:10000 100~200 50~80 1:5000 50~100 20~40 1:2000 20~40 10~20 2. 电阻率剖面法的装置类型 ? (1) 二极装置 (AM)( Pole-pole ) 因此, 二极装置实际上是一种测量电位的装置。 其 ρ s表示式为: 式中装置系数 二极装置通常取 AM 中点作为记录点。 I U K M AM S ? ? AM K AM ? ? ? 2 ? (2) 三极装置 (AMN)( pole-dipole ) ? 当只将供电电极 B 置于“无穷远”,而将 AMN 沿 测线排列并进行逐 点观测时,便称为三极装置。 ? 其ρ s 表示式为: ? 式中 ? 三极装置取 MN 中点为记录点。 I U K MN AMN AMN S ? ? ? MN AN AM K AMN ? ? ? 2 (3) 联合剖面装置(AMN∞MNB) ? 其 ρ s 表示式与三极装置的相同,分别为: ? 式中 ? 联合剖面装置仍取 MN 中点作为记录点。 B B MN B B S A A MN A A S I U K I U K ? ? ? ? ? ? , MN AN AM K K B A ? ? ? ? 2 ? (4) 对称四极装置 (AMNB) ? 这种装置的特点是 AM=NB , 记录点取在 MN 的中点 ,其 ρ s表达式为: ? 式中 ? 当取 AM=MN=NB=a 时,这种对称等距排列称为温纳 (Wenner) 装置。其装置系数为: I U K MN A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