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珠沙梨’与‘圆黄’、‘黄冠’果实品质形成及 显微结构变化对比研究.pdf

‘金珠沙梨’与‘圆黄’、‘黄冠’果实品质形成及 显微结构变化对比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 要 ‘金珠沙梨’被誉为梨中珍品,有 ‘沙梨王’之称。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但口感较差。本研究以 ‘金珠沙梨’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与 ‘圆黄’和 ‘黄 冠’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品质和显微结构,旨在探索 ‘金珠沙梨’果实中各品质 因子的形成特点,为 ‘金珠沙梨’品质改良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 结果如下: 1 () ‘金珠沙梨’果形的发育是纵向增长与 ‘圆黄’和 ‘黄冠’相近,而横 向增长缓慢,至果实成熟时为椭圆形,形似腰鼓。 ‘金珠沙梨’果皮颜色变化与 ‘圆黄’相近,先变暗后又稍微变亮,逐渐变红,黄色先变浅后加深,至果实成 TSS 熟时,为黄褐色,黄中透亮。 ‘金珠沙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 ( )含量在 果实成熟时显著大于 ‘圆黄’和 ‘黄冠’,变化趋势与 ‘圆黄’和 ‘黄冠’不同。 在幼果期, ‘金珠沙梨’的TSS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进入果实膨大期开始迅速增 加,至果实成熟期变化趋于稳定,达到最大值。 ‘金珠沙梨’属于苹果酸优势型 和高蔗糖积累型。 (2)矿质元素Cu、Mn、K、Ca 抑制了 ‘金珠沙梨’果实的大小;矿质元素 Cu Mn K Ca Mg Fe 、 、 、 、 、 是使 ‘金珠沙梨’可滴定酸含量高于 ‘圆黄’和 ‘黄 冠’的原因之一,矿质元素Cu、Ca、Mg、Mn、K 的抑制 ‘金珠沙梨’可溶性糖 含量的积累,而 ‘金珠沙梨’果实的口感偏酸的原因是主要是其可滴定酸的含量 较高。 (3) ‘金珠沙梨’和 ‘圆黄’果实的表皮细胞分别在盛花后76 d 和62 d 开 始有单宁物质的存在,表皮细胞中单宁物质出现的过程推测有三种可能:一是亚 表皮细胞中的单宁物质外移;二是表皮细胞中再生成单宁物质;三是亚表皮细胞 中的单宁物质外移和表皮细胞中再生成单宁物质同时存在,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 究。另外,表皮细胞中含有的单宁物质是 ‘金珠沙梨’果实极耐贮藏的原因之一。 果肉薄壁细胞较大使 ‘金珠沙梨’口感松脆多汁,但石细胞团较大且密又使其口 感多渣。 关 键 词:金珠沙梨;果实发育;有机酸;矿质元素;糖代谢酶;显微结构 论文类型:应用基础研究 选题来源: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92102110150) I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文献综述1 1.1 ‘金珠沙梨’、 ‘圆黄’和 ‘黄冠’梨简介1 1.2 果实中的矿质元素2 1.3 果实中的有机酸2 1.4 果实中糖代谢相关酶3 1.4.1 转化酶3 1.4.2 蔗糖合成酶3 1.4.3 蔗糖磷酸合成酶4 1.5 梨果实组织结构研究进展4 1.5.1 梨果皮结构研究进展4 1.5.2 梨果肉结构研究进展5 1.6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5 第2 章 材料与方法7 2.1 试验材料7 2.2 试验方法7 2.2.1 单果重的测定7 2.2.2 果实横纵径的测定7 2.2.3 果实色差的测定7 2.2.4 TSS 的测定7 2.2.5 可滴定酸的测定7 2.2.6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8 2.2.7 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8 2.2.8 有机酸的测定9 2.2.9 糖代谢酶活性的测定9 2.2.10 石蜡切片的制作10 2.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11 第3 章 结果与分析13 3.1 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的变化13 3.2 果实发育过程中横纵径的变化14 3.3 果实发育过程中色差的变化14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