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洞穴比喻带来的启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柏拉图“洞穴比喻”带来的启示 摘 要:本文通过对柏拉图著名的“洞穴比喻”的分析与解读,得 到了一些独特的启示。 键 词:柏拉图 洞穴 囚徒 太阳 现象 本质 理念 一、柏拉图简介 柏拉图(Plat,公元前 427-前 347)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 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 ,企 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 387 年活 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 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 40 年,直至逝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西 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 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 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 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 等 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 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1] 二、洞穴比喻 在柏拉 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有一群人世世代代居住 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犹如囚徒,身体也无法转 ,只能背对着 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 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 囚徒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后来,其中的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 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 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个别囚犯被从洞穴中 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们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 也看不见。于是他们开始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们看不 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们带来了痛苦。所以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 他从洞穴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 其他东西了。 [2] 这就是“洞穴比喻”的基本内容。这个比喻中涉及到太阳、洞穴、 囚徒等多个方面,它们各是指什么?值得思考。 很明显,洞内和洞外分别比喻两个领域:洞内的影像和雕像相当于一种想 象和自然物,被锁住的人观看的是幻想,自由的人在洞内观看的是信念。洞内 的火相当于太阳,洞外的太阳相当于在柏拉图“太阳”比喻中的善,洞外的自由 人看见的是理念,他的观看是知识,获得知识的渐进过程相当于借助阴影和映 像的数学推理,以及逐步上升的辩证法,最后认识到最高原则和万物本原是善。 再说这个解放的囚徒,当他回想往事的时候,他在庆幸自己的解放的同时,怜 悯他的囚徒同胞。这些囚徒中最有智慧者,充其量不过是敏于发现转瞬即逝的 影像,善于记住他们出现的惯例,正确推测将出现的影像的可怜虫。知道事物 真相的人不会向往洞穴中的荣誉和奖赏,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宁愿在外面做贫 困的主人也不愿回到洞穴中作高级囚徒。但是为了解放他的同胞,这个解放了 的囚徒还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了洞穴中。他的失败却是不可避免的,他从光明处 来到黑暗处,已不能适应光明的影像。别人会因为他看不到影像而嘲笑他,说 他在外面弄坏了眼睛不合算。没有人相信他在外面看到的东西,他不得不在法 庭上和其他场合与他们争论幻觉和真理,偶像和原型的区分因此激起众怒,恨 不得把他处死。他虽然失败了,但却经历过真正的幸福,值得赞扬,因为他失 败的原因是光明不能适应黑暗。他的同胞因为黑暗不能适应光明而未被解放, 则是可悲叹的。柏拉图借解放囚徒失败的故事比喻苏格拉底的悲剧。他从失败 中汲取教训,总结了哲学家的使命和工作。按照他的想法,哲学家的兴趣在可 知的理念,最高的目标是追求善;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世俗的兴趣和利益,包括 参与政治的兴趣。他说:“达到这一高度的人不愿参与公共事务,他们的心灵渴 望停留在上方;那些从神圣的沉思下降到尘世生活的人会认为自己犯了愚蠢的 过错。”[3]然而,柏拉图又说,哲学家如同返回洞穴的自由的人一样,他们为了 其他人的利益,不得不放弃个人的兴趣和思辨的幸福而参与政治。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