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按语:对慢病、久病不要一味追求“一剂知,二剂已” ,
辨治方向认准,恒久用功,方可滴水穿石,我们要耐得住性
子、守得住火候,才能拿得住疗效!在跟诊团成员邵晗畅医
生分享的两则跟师抄方案例中,我们要体会和借鉴这一点。
在此感谢邵医生的无私分享!正文: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诸肢节痛
疼,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
知母汤主之。 ”方药: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
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
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
三服。
此方为桂枝汤化裁而来, 加桂枝及生姜用量以祛水气、 降逆,
去大枣之壅满,加麻黄、防风之发散表风邪水气,加知母以
利水消肢肿,用白术、附子之除湿解痹,附子有强壮温经、
散寒止痛之用。 全方治疗风湿关节痛、 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案例一:杨女士,女, 67 岁,
初诊 2013 年 11 月 30 日。
类风湿 20 余年,手足指关节变形、疼痛、色暗瘀,足底前
掌痛,晨僵不甚, (服激素甲波尼龙日每日两粒已数月) 。饮
水则汗出,口干,纳呆,恶心,腹胀欲吐,乏力,精神差,
大便不成形量少 2 日一行,饮多溲多,夜尿 4-5 行,既往 1996 年行胆囊切除术,长期无舌苔。舌淡无苔脉细。
方药:小柴胡合五苓散去泽泻加陈皮(因为激素干扰人体抗病机制,故嘱患者逐渐停用激素) 。
二诊 2013 年 12 月 7 日,患者停激素药后病情无缓解 。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
中间数诊略。
近诊 2014 年 6 月 14 日,类风湿,头及上臂处结节消减好多,
稍有点红,手足关节痛减,时口干,稍恶风寒,大便少 2 日
一行,夜尿 2,苔薄白脉细弦。
证解:关节痛久恶风寒为表阴证,即少阴,风湿结节红及口
干为里阳证,即阳明,大便少及夜尿 2 次为里虚寒有饮,为
太阴。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芪茯苓生石膏大枣(冯老多改白术为苍术,改防
风为防己)。用药:
麻黄 6 克,桂枝 12 克,白芍 18 克,炙甘草 6 克,防己 10 克,知母 20 克,苍术 30 克,川附子 60 克(先煎),生黄芪 15 克,生石膏 45 克,茯苓 12 克,生姜 3 片,大枣 4 枚,七
剂
此患者停激素期间病情多有反复,尚有发展趋势,患者在头
上及上臂尺侧有风湿结节出现,头上结节有红肿痛,且有悲
伤欲哭等现象出现。冯老以八纲为纲,执六经辨证之牛耳,
随证加减,遣方用药,力挽狂澜。终使病人在停激素后,关节痛疼减轻甚多,手足肿已,风湿结节缩小(头部另一结节已消),手关节肿处色暗变浅,悲伤欲哭已(曾合甘麦大枣汤),乏力已,精神好转,有舌苔长出。此乃多赖桂枝芍药知母汤之功,患者由绝望、悲伤、萎靡,到高兴、欣喜、自信,个中种种滋味,不身临现场见证全程难以言诉!
案例二:凌先生,男, 49岁 2014月5月 23日。
痛风,趾热痛稍肿(痛时红) ,纳可,畏寒,饮后腹胀,口中和,尿酸高,乏力,夜尿 2--3,舌脉未见(患者为一同门师兄亲属,代述) 。
证解:乏力畏寒属少阴,趾热痛稍肿为阳明,饮后腹胀及夜
尿 2 为里虚寒属太阴也。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生石膏大枣汤证。用药:
麻黄 10 克,桂枝 10 克,白芍 10 克,炙甘草 6 克,防己 10
克,知母 18 克,苍术 15 克,川附子 18 克,生石膏 45 克,生姜 3 片,大枣 4 枚。七剂。
后师兄反馈,患者食药后痛已,饮水适。此乃桂枝芍药知母汤之阴阳二法之运用,都乃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却一偏阴一偏阳,何以一方之二用而都见效显著?
可由用药之加减药量之多少从中比较:案例一病人病程久,患者年老,虚寒证显,老师加大附子用量以强壮温经散寒,
加黄芪益气固表,加茯苓以利水湿之功,加大知母量以清热
消肿散结, 加生石膏加强清阳明热。 案例二患者病短、 体壮,
热像显,老师加生石膏且大量,附子仅 18 克以强壮散寒。
冯老遣方用药收发自如,功底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冯
老常说: 遣方用药, 不在多而在准, 即辨六经准, 辨方证准,
用药量准。往往病情复杂辨不清时,越要用药简单,以点而
撬面,用药多反而互相牵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