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 !1 # f f ! f 2020 %3
eo iV41 NoV1 0ou ena io=Cina 0eFt No ema iUni ee eFity !NatueaiSoienoeF Mae.2020
DQT#10. 16246M[. iFFn. 1673B5072. 2020. 01. 006
ghij AN016Gkl.mno,pqrstu?@
q#r1 ! stu1 ! vwx1 !yz{1 ! a6k1 ! Pop1!
!1. f a.XX ff5#b. NX e # h #| 637009)
2. f5 ff5#| 615013
\ ]# ij=h( , 0 s ™ e M v% - . ij ( 3 4 y # a l ij 0 s E q% g h ij
AN016G =5x-. Y(r18,|6--. % J AN016G klcd ;mno ,rstu
基因的作用方式,并估测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与遗传率#本研究选用AN016G与高秆亲本LD 杂交所得
2世代群体,采用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方法,对株高和茎节间长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结果
表明,株高与各节间长均极显著正相关 ,且与倒一节间长的相关性最高%株高受2对主效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
性-上位性遗传模型! C-1模型),且加性效应 互作效应 显性效应,主效基因遗传率较高,达到93.37% 。因此,
在选种工作中,可以在2代进行株高性状选择%此外,发现各节间长符合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
型,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等重要 ,主效基因遗传率为29.79% -68.99% ,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大%本研究结果为株
高相关性状的\TL分析、株高遗传调控机制的阐释G及利用AN016G进行小麦矮化育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硬粒小麦;矮秆基因;株高;节间长;遗传模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2. 1 +1 ;\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3-507 (2020 01-0035-07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35%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1(,提高产量是小麦遗传育种学家追
求的永恒目标2(%矮秆小麦具有抗倒伏 、抗旱、耐涝、耐高肥水地等优点3显(,并且产量相对较高 。自20世
纪60年代开始的小麦4绿色革命”以来,矮秆和半矮秆品种的大面积选用和推广促使小麦产量每年增长了
3.4% 5显(,可见矮化是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矮化实现小麦高产育种 ,有必要明确株高的遗传调控机制%目前已有25个Y(矮秆基因被正式
命名7(,并定位了大量的株高QTL8B ( 。刘宾等10(以主栽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的F1经加倍获得的
DH (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发现影响株高的QTL的数目及其表达效应在株高形成过程中有很大变化 ,控
制株高的基因以一定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表达%王岩等11(利用DH群体构建小麦永久F 群体,发现加性
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对小麦株高遗传起重要作用%姚金保等采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 ,表明株高构成指
数 1 对主 ,符 加性- 性模型和加性- 性-上位性遗传模型12(,株高、倒一、 、—、|节间长
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作用,但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倒五节间长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
效应作用13( 。李法计等⑷以小偃81和西农1376及其构建的F?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 )为材料,研究表
节长性 符 多 遗传, 主 ;株高符 2 对加性-上位性主 +多 Z 遗传模型%
余马等15 (利用RL群体共挖掘到125个与小麦株高及各茎节间长相关的QTL位点,发现并非所有控制株高
的遗传位 对主 长和 茎节间长 起主作用, 株高遗传调 并非 节间长遗传位 的—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2025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docx
- 入党志愿书空白表格_1831893502精品.doc VIP
- 三一汽车起重机STC1000C7-1_产品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图解图示电子版.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高中语文专题一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版.doc VIP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4)》解读-.pptx VIP
- 门式钢架房屋技术规程2002.pdf
- 《2校园的树木我修剪》(教案)人民版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 报价单模板模板.docx VIP
- 意外事故调查表(标准范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