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首饰设计与加工工艺 珐琅工艺流派与风格 日趋繁缛的明中期珐琅器.docxVIP

传统首饰设计与加工工艺 珐琅工艺流派与风格 日趋繁缛的明中期珐琅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部职业教育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Gems and Jade Identification and Processing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教育部职业教育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 Gems and Jade Identification and Processing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日趋繁缛的明中期珐琅器 到了15世纪以后的明朝中叶,掐丝珐琅工艺取得极大发展,不仅造型、品种、釉色显著增多,而且工艺技巧也明显进步。 传说当时京城第一名匠“巧手李”,自己称是女娲后人,因其善做奇巧工艺,才被人们誉为巧手李”。 不久,“巧手李”称女娲娘娘身披霞衣、脚踏祥云给其托梦,巧手李”参透此梦,遂聚集众工匠,用白及把一件金丝瓶胎牢牢地黏结在一起, 又用炼制女娲补天石的技艺在八卦炉里炼制金银铜铁铝与众多宝石,终于得到晶莹的七彩釉。后将七彩神釉涂在金丝胎上再次烧制,出炉经水浸石磨,终于打造成了宝瓶。 ■景泰蓝花卉钵 明代中期,到了明朝代宗朱祁钰时候,他特别喜欢这种工艺品, 传旨大量制作,工艺水平提高很快。珐琅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景泰 年制”的铜胎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花盆 女娲我国古代神话人物。她和伏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女娲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 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弓|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 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由于景泰年款的铜胎掐丝珐琅器传世较多,产品又大多以孔雀蓝色为主,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工艺品叫作景泰蓝。这个称呼后来就一直传下来了。故有“景泰蓝”之美誉。 而这种工艺,其实就是珐琅生产中的“烧蓝”技术。烧蓝是- -种透明珐琅器。以银胎为主,俗称”银烧蓝,少量铜胎。 先在银胎_上用錾刻和锤打出浅浮雕纹饰,再罩- -层透明或半透明的珐琅釉,烧成后显露出胎体上的粗细纹饰,与蓝色为主的釉上下辉映,精致美丽。银烧蓝器物多为小件胭脂盒、粉盒、头簪等。 孙承泽《天府广记》中记述:景泰御前的珐琅,可与永乐朝果园厂的剔红、宣德朝的铜炉、成化朝的斗彩瓷器相媲美。似乎在景泰时期的珐琅制器,已发展到“黄金时代”。 北京是我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复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4字来概括。 明朝中期珐琅器的特点,还表现在番莲的花瓣增多、趋瘦且尖端呈钩状,花心下方的花瓣松垂、并于上下出现云头纹或五瓣花形装饰,叶片变小并简化、或呈逗点状。 掐丝的末端卷成一-小圆圈。 明中期以后,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日趋丰富多样。缠枝莲花纹虽仍是主要装饰,但各种各样的瑞兽纹样也普遍出现,布局风格日渐繁缛。 如明景泰掐丝珐琅番莲纹盒,高6.3厘米, 口径12.4厘米,重634.6克。铜胎,器身莲瓣饰纹细部铜胎掐丝珐琅圆盒,造型取材自莲花。平顶,以莲花心含莲蓬图案为装饰。 ■掐丝珐琅三足炉 盒身与盒盖之弧形外壁,模铸仰覆莲瓣形,莲瓣周棱突起,瓣尖微卷外扬。在各莲瓣框棱内,各饰有一朵折枝莲, 各莲之花心图案及细部线条不尽相同。 全器入手沉重,制作精雅,掐丝线条严整,在线镀金痕犹明晰。所施鹅黄、靛蓝、浅蓝、鲜红、莹白诸珐琅色料均厚实鲜亮。器里及底均镀金,盒内底心中央横刻细字楷款:大明景泰年制。 此盒纹饰中的花瓣丰满、同一叶上往往施两三种颜色、胎体厚重、釉层深厚以及掐丝末端以隐藏的方式处理,均具早期掐丝珐琅的特色,而且落款的方式与当时漆器、瓷器的落款的特色也相同,是景泰年间制作之珍品。 还有一件掐丝珐琅花鸟纹方尊,算是明代中期珐琅器中的大件了。此珐琅尊通高63.3厘米,口径长方形,宽17.6厘米,窄的地方有17.3厘米,腹部长宽径30. 1厘米和29.7厘米,足径22厘米、22 2厘米,略像正方形。 ■明铜珐琅双耳三足炉 瑞兽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一种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从远古时代一直沿存至今。 我国古代有四大瑞兽,分别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另外还有麒麟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瑞兽。 此珐琅尊纹饰题材丰富,不过布局略显松散,而且掐丝线条粗细不甚均匀,釉色已经没有了明早期珐琅釉那种温润的光泽。 我国最早的梅瓶是唐朝时期的,当时称为经瓶,用作储酒之器;明代以后被用作陈设器或用来插花,后来人们认为这种小口短颈的瓶子,其口径之小,只适合插细枝梅花,所以被称为梅瓶。 明中期,珐琅器的釉层较早期的薄,且有些釉料呈半透明状,比前后期的釉色都要透而亮丽。透明珐琅器是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