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之魂 名企之魂 9.1.3 联想和倪光南院士的故事.docVIP

名企之魂 名企之魂 9.1.3 联想和倪光南院士的故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幻灯片1 学习联想的企业文化,了解联想的发展历史,这当中绕不过的就是倪光南院士和联想之间的风风雨雨。 幻灯片2 今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公布封杀令,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一个年营收上千亿的跨国企业,因为缺乏部分核心技术,在别人掐脖子的时候,瞬间生死未卜。 幻灯片3 美国封杀中兴,让我们感到“缺芯”之痛。 有人又把当年柳传志与倪光南之争搬了出来。 从1995年开始,倪光南院士就呼吁中国应该自主研发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以后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 幻灯片4 但是由于倪光南院士的理念与当时联想公司的战略有分歧,被赶出董事会,倪光南也就离开了联想。 当初的联想如果走倪光南的道路,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华为? 当然这只是一个伪命题。人生本没有如果。 幻灯片5 先讲一下联想的历史,1984年,柳传志带领的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 幻灯片6 柳传志用“三顾茅庐”的真诚,邀请当时已是中国计算机行业顶级专家的倪光南走出“象牙塔”。倪光南应邀于当年12月出任公司总工程师,将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都带入了公司。 幻灯片7 1994年,联想的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而另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是,10岁的联想,销售额已经超过了长城,北大方正,浪潮,四通等竞争对手,成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双喜临门,公司上下沉浸在一片兴奋和自豪的氛围中,公司创始人柳传志和几个公司高管却是忧心忡忡。此时一场计算机产业的“黑色风暴”席卷欧美,数以百计的电脑厂商不是倒闭就是亏损。就连联想一直仰望的业界泰斗IBM也不能幸免,最终,它裁减了4万人,才勉强维持住不到1%的利润率,而康柏的总裁也因为股价大跌70%被迫辞职。 幻灯片8 在此时的联想也遇到了瓶颈,公司需要面临变革,柳传志提出“贸工技“即“贸易”“制造”“技术”的发展优先次序。而担任技术工程师的倪光南提出的优先发展顺序截然相反,”技工贸“的优先次序。最终,在中科院的支持下,1995年6月30日,联想董事会同意免去倪光南同志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 后来的媒体把这次事件解读为柳倪之争,即市场派与技术派之争。最终市场派胜出。而作为这场战争的“出局者”,倪光南到现在依然坚持“中国应该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想法。 幻灯片9 在当时的环境下,柳传志看来,联想的实力无法匹配“中国芯”工程的需求,出于工业基础、技术储备、资本实力等方面的欠缺,中国公司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国际电脑行业格局。其实我们在回过头下,倪光南于1992年立项研发联想程控交换机。1994年7月,联想与华为同时取得了入网证。随着倪光南的退出,联想灭掉程控交换机事业部,也就错过了ICT融合的战略时机,而当时起步比联想晚得多,规模不如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的华为,现在已将联想远远地甩在身后,成为中国高技术公司的典范,称雄国际市场。 幻灯片10 如果早在1994年倪光南筹划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能够顺利组建起来的话,凭借联想、复旦等的“产学研相结合”,在国内几乎还没有竞争对手。联想也不会遇到现在这种这种没有技术可言的瓶颈,只能靠并购来壮大自己,慢慢的把自己沦为了一个大的组装车间,反观现在的华为,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在业绩各方面都没有联想好看,但是在现在这种市场成熟的情况下,还是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技术握在手,哪里都好走。 幻灯片11 “截至2017年联想VS华为营收规模变化”、“2017年联想VS华为业绩对比”这两张图能够说明很多的问题。谢谢大家! 截至2017年联想VS华为营收规模变化 2017年联想VS华为业绩对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