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外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述评
随着大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与文化深入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旅游业出现更多新兴业态和转型变化,旅游业需要客源地的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双方高满意度和良性互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长久以来都是国内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更新研究理论、拓宽研究对象、加强影响因素分析、丰富研究方法、加深感知与态度关系研究等5个方面的建议。
一、国外目的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
针对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相关研究国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内容成果围绕相关理论、感知内容、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
(一)相关理论的研究
Doxey提出“愤怒指数”理论,居民旅游态度演化过程为欣喜—冷漠—愤怒—抗议,Milligan对“愤怒指数”加以修正,居民的态度经历着好奇—接受—恼怒—抗议4个阶段。Smith的旅游依存度理论,将旅游地居民分为3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下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不同。John AP的社会交换理论、Freema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Pearce的社会表征理论,表示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与每个受到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教育思维方式等有密切关系。21世纪后,开始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等。
(二)感知内容的研究
关于感知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对经济、社会与文化和环境3个方面的旅游影响感知展开的研究。Archer、Mark、Curto J等关注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态度,Mathieson A、G Wall、Amoamo M和Paul Brunt Courtney研究居民对文化影响的感知,Ross S Wall G、Liu J C Sheldon P J、Canoves G分析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知。同时,学者们研究感知内容的维度,例如John AP认为经济、税收、社会文化、服务、环境和拥挤6个方面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感知,Gursoy认为应该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社会成本、文化利益和文化成本等5个维度分析。
(三)影响因素的研究
学者主要从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接受教育的水平、地方感和社区依附程度、参与旅游的程度、参与社区旅游决策的程度、旅游地生命周期、居民距离旅游地的距离、主客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人口统计特征角度展开的研究相对十分丰富,依托不同实证地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展开研究,结果也完全不同。
(四)研究方法的使用
学者们先后建立大量的评价模型对此方面的内容展开量化研究。Kim在1992年开创量化的先河,通过建立正负两面评价维度研究旅游影响。Ap和Crompton于1998年构建旅游效应评估尺度。Lee构筑了博彩旅游的基础理论模式,用于比较社区博彩事业进行前后居民的感知态度变化情况。Davis等对佛罗里达州居民的旅游感知展开分析,根据居民对旅游的支持或反对的程度将当地居民聚类分成5种类型,此后,聚类法成为了用于对居民感知与态度分类研究的主要方法。例如Weaver、Brida J G等对不同案例地的居民展开分类研究。学者们针对不同旅游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量表的指标、评价的维度等不完全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
二、国内目的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
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此方面的研究,以陆林、章锦河为代表学者。从中国知网文献发表情况分布看,对这方面的研究从20XX年开始逐年增加,20XX年新增论文数量89篇,20XX年最多达到94篇。关于国内外研究综述有11篇,分别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外的差别展开论述,最近的一篇是20XX年。结合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与国内学术发展情况,国内学者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旅游地居民感知研究。
(一)相关理论研究
一方面,引用国外理论,王莉、陆林较早地将国外相关理论介绍入国内,后续学者更好地将这些理论用于实证分析之中。随后李志飞运用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对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家公园的居民旅游感知态度展开分析。另一方面,利用其他理论展开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杨二俊运用距离衰减规律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居民感知差异。涂玮用自组织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灵璧县社区居民的分类、王剑用相对剥夺理论研究民族旅游业与社区居民关系、许振晓用地方感和期望理论分析九寨沟社区居民影响感知、姚会用Rough集理论分析居民的感知态度。
(二)感知内容研究
朱晓霞等以西藏林芝八一镇为例,李宜聪、张捷等以三清山为例、吴丽敏等以同里为例研究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戴美琪、梁旺兵等分析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罗朝霞、薛玉梅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居民的感知影响;刘晓冰、罗艳菊等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居民的感知。不仅如此,宋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