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与细雨交织的版图.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焰与细雨交织的版图 一 秋天的火焰 “在城市里找不到路固然无趣,但是如果你想在城市里迷失,就像一个人迷失在森林里那样,则需要练习……”本雅明在《柏林童年》里如是说。对于一位生长于北方平原,在乡村和矿区之间长大的年轻人来说,一座南方城市带给他的首先是一种“迷失”:林立的高楼、纵横交错的街衢、往来穿梭的车流、陌生而新鲜的方言,以及从人行道两侧的悬铃木间洒下的湿热的气息……那是1992年夏天,当我乘坐3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到达南京,一出车站就被道路两旁高大笔直的行道树吸引住了,仿佛有一个簇新的未来即将在眼前展开,涌动在身体里的欲望与诗情正被唤醒。那是一次少男少女般的美丽的邂逅。直到多年之后,我在诗人柏桦的书里读到这样的诗句:“春风释怀,落木开道/一曲音乐响彻大地/冲锋的骑手是一位英俊少女/……她激情的加速度/仍以死亡的加速度前进。”仿佛书写的正是那个“曾经的我”彼时的心情。20岁的我不可能想象得到,一年后毕业被分配至某大型国企时将要面临的一切——噪音、粉尘、化工原料刺鼻的气味、重复性的工作,与心中鼓胀的诗情之间产生无法相容的撕裂。我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是个化T企业,位于南京江北的化工园区。这个化工园区主要南几个大型国企组成,高耸的烟囱、笨重的水泥厂房、盘曲的管道,仿佛是一座庞大的迷宫,沉滞、封闭,昔日辉煌的历史与逐渐衰落的气象奇异地共存着。那些日子,我在灰尘和酸雨中穿行,投身于经济建没的洪流,在铁的喘息中捶打青春,日复一日。 那是我的文学迷惘时期,诗歌成了唯一的精神出口,“围困”与“突围”的主题贯穿着思考和写作。当身边的年轻人逐渐顺应环境、祈求现世安稳的时候,我仍被诗歌的大火烘烤得寝食难安。1993年10月10日,记得那是一个晴天,杭州诗人梁晓明、刘翔到南京,与程尚、瓦兰、蓝天、张霖等几位诗人在南京大学举办诗歌活动,推广诗歌民刊《北回归线》《一行》和个人诗集。我特地从江北乘车赶到南大参加活动,买了他们的书。当天晚上在南大礼堂还有一个“93中国先锋诗歌之夜”的朗诵会,但组织者似乎与学生会没有协调好,朗诵会未能按计划进行。我一直保存着那一期红色封面的《北回归线》,头条就是梁晓明的代表作《开篇》。在这组诗中,他把对存在的追思与咏唱提升到了光明澄澈的高度,是90年代最为纯粹和动人的抒情诗之一。几个月后,又一个周日清晨,我登上开往合肥的长途车,去拜访以先锋著称、曾对我的写作产生过启蒙作用的《诗歌报月刊》,面对看起来并不太“先锋”的值班编辑,我掏出一卷用方格稿纸誊抄的诗作,谦虚得像个小学生。其中有一首《雪夜诗稿》,直到多年之后才发表,或许代表了那一时期的精神自传—— 在阴郁的风景中,我将永远推迟悲观 十字星在诗中闪耀,从寒霜到落日 拾阶而上的大风卷起粮食 粮食:天国的祭献 一群痛苦的生命要与你交换! 疯狂的轮轴,奔逃的丧家犬 黑芒之夜呀 一轮明月的寂静被谁吞没? 打在脸上的不仅是缅怀的旧时光 雨水和雪,痛快地洗着马骨头 我大病初愈 我秋天的火焰直立于肩 酷烈的闪电呵 深情的哀歌今夜要唱到极端! 诗中的“雪”来自北方,来自我的出生地,它占据精神的高寒地带,与“火焰”“十字星”等意象构成了抵抗生存暴力,抵抗灵魂物质化、空心化的神性元素。现在回头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是一个过渡性质的时期,理想主义的80年代已经过去,市场化转型还没有全面铺开,“它像是突然中止的80年代一个余音未尽的尾声,仍然带有坚执、高蹈的精神气质和强烈的对抗色彩,又似乎已感到困顿,而显出一丝茫然”(冷霜语)。那些年里,诗人作家们下海经商成为热潮,文学渐渐式微。几乎同时,出现了自由撰稿人和自由写作者,在离我单位不到500米的华能电厂,时任司炉工的朱文辞去了工作,写下小说《到大厂到底有多远》,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小说家和导演,并和韩东策划了引起文学界争议的“断裂”事件。到大厂到底有多远呢?从市区到大厂,通常需要乘坐一个半小时的郊区车。因此那时的南京对我来说,仍是隔着一道浓浓江雾的陌生之地,意味着中心、爱情、活力和可能性,同时也带来失落和孤独;真正的生活似乎永远在“别处”,而现实中“小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只会加深它与精神世界之问的敌意。 但是偏居郊区并不意味着视野狭窄,一个人阅读的边界也可以是他世界的边界。那几年的阅读量是比较大的,除了一些西方文学经典,国内的包括《后朦胧诗全编》《海子诗全编》《骆一禾诗全编》,杨炼、欧阳江河、西川、陈东东、王家新、戈麦、陈超、朱大可等人的诗与诗论,以及苏童、格非、孙甘露、北村、余华等人的先锋小说。在他们的作品中,我看到一种有别于老一辈作家的异质性。然而,他们的成长毕竟受惠于那个思想解放、文学繁荣的年代,而我们这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