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课程与文化观.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课程与文化观 第一节 课程文化的涵义 一、课程文化的涵义 ? 课程文化包括 ? 课程物质文化、 ? 课程制度文化 ? 课程精神文化。 从课程的角度来看, 课程文化 又包括课程目标文化、 课程内容文化、 课程实施文化 课程评价文化。 二、课程文化的特征 ( 一 ) 从文化根源看,课程文化要有民族性和传 承性 ( 二 ) 从文化发展看,课程文化要有时代性和创 新性 ( 三 ) 从文化本质看,课程文化要有社会性和实 践性 ( 四 ) 从文化属性看,课程文化要有人本性和自 觉性 ( 五 ) 从文化构成看,课程文化要有多元性、融 合性和系统性 三、课程文化的功能 ? ( 一 ) 价值导引功能 ? 课程改革不是一种价值无涉的纯技术的社会活动, 它是涉及到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 比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我价值,反映在课 程改革价值活动中就体现为对个人存在和发展权利 的强调,而东方文化强调群体的和谐、人与自然关 系的和谐,反映在课程改革价值活动中就体现为对 社会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强调”。 ( 二 ) 文化认同功能 ? 一般来讲,认同方式可分为 : 强制性认同, 诱导性认同,自发性认同,理性的、反思 性的认同。 ? 这些方式表明,为了达到文化认同的目的, 可以借助外在的制度与策略,通过妥协、 讨价还价和其它各种调解形式来影响和干 预参与者的认知,使他们坚定改革信念, 实现文化认同。 ( 三 ) 革新思维功能 ? 一种新的课程文化的诞生,首先意味着思维方 式的变化,自从现代课程产生以后,课程理论 研究范型就发生多次转变。 ? 每一次转型都在思维方式方面有了较大的革新。 ( 四 ) 转化行为功能 ? 对课程文化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参与其中 的人的行为模式的研究。 ? 如果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明晰人们行为 方式的变化规律,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 措施引导行为转化,则可以更有效地消除 冲突,加强合作,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第二节 课程与文化的关系 ? 一、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课程文化 就是课程对文化的选择 ? 因为课程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课程得 以传承,但是,传承什么和怎样传承,就 是个文化选择的问题。 ? 劳顿 ——“ 文化分析” 模式 : 普遍具有 的文化特征 ( 包括价值观和信仰 ) —— 英 国社会的文化 —— 文化分析 —— 文化 选择 —— 课程目标。 二、作为对象化的课程文化 ? 1. 意识形态与课程文化。 ? ( 1 )文化霸权。 课程就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反映, 正如阿普尔的分析 : 课程所表现出文化资本的分配 和使用,就像经济生产方式和过程一样,可能反映 既得利益者的意识形态。 ? ( 2 )性别歧视。 性别差异,甚至男尊女卑的意 识形态的色彩十分浓厚。这种意识形态的内涵包括 对女性的省略、忽视、刻板化和歪曲。 ? ( 3 )价值取向。 中国向来注重伦理精神,价值 取向是伦理型的,信奉中庸之道,所以在课程选择 上,主要以道德课程为主,在思维方式重视直觉与 整体,不像西方人那样重视理性与分析。 2. 课程制度与课程文化 世界范围内可分为两种课程制度的类型 : ? 一种是中央集权型课程制度 ;如法、俄 ? 一种是地方分权型课程制度;如英、美 ? 这两种课程制度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形成,彰显了不同的大学课程文化观,不能 随意地判断谁优谁劣,客观地讲,各有优缺 点。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