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1(45份)人教课标版2教案.docxVIP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1(45份)人教课标版2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人论世,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诵读探究,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魅力。【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探究,学习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  熟读诗歌,争取成诵。 .  阅读《李贺小传》 二、课前导入 古人形容音乐动听,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说“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可是“余 音绕梁”“响遏行云” ,究竟是什么声音呢?用文字对音乐进行描摹是非常有难度的, 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清人方扶南所评价的“摹写声音的至文”中提到的《李凭箜篌引》 ,作者是李 贺。(板书课题 )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李贺简介: 李贺,字长吉,中唐诗人。本为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已家道没落,父亲李晋肃只 是边疆上小小县令,李贺因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据说李贺是“成于韩愈,败于元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探究。 ) 李贺少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 被称为“诗鬼” 。( 参考“相关链接”一 )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 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 创造出一种新奇 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后来被人称为 “长吉体”。《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板书“长吉体” ) 解题 箜篌:古代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演奏技艺在唐代达到了极高水平。隋唐盛世,需要符合这个时代的音乐,含蓄的古筝显然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音色华丽的箜篌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无论是演奏者所受到的尊荣还是诗人们的赞誉,箜篌似乎都获得了更大的荣光。但这也是不幸的开始:统治者对这种乐器爱之如宝,不欲其流传于外,竟然用将之束缚宫廷 的方式来阻碍箜篌的民间发展。 十四世纪后期开始箜篌慢慢消失, 如今我们只能从诗人的描述中感受箜篌的魅力了。 李凭:梨园弟子,宫廷乐师,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超过李龟年。 歌、行、引 古代诗歌题材,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 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也称“古风”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四、诵读鉴赏 1. 初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李贺这首诗歌摹写了李凭演奏箜篌时给人们带来的音乐感受。 李凭的演奏为什么会被人 如此追捧?箜篌这种乐器在十四世纪后渐渐消失, 为我们今天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请同学们 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感受李凭的音乐魅力。 问题:李凭演奏箜篌的乐声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预设:高亢(空山凝云颓不流) 、哀怨(江娥啼竹素女愁) 、高昂悲怆(昆山玉碎) 、如泣如诉(凤凰叫)、忧郁婉转(芙蓉泣露) 、欢快(香兰笑) 、清冷凄寒(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梦幻(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问题:乐曲大致可以分为几节?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预设:音乐的乐段就是情绪发展的脉络, 这种情绪发展的阶段非常鲜明的体现在诗歌韵脚的 变换上。也就是说, 诗歌的四次换韵,明显地表现了情绪的发展阶段, 即诗歌的前四句为第一阶段,五六句为第二阶段,七八句为第三阶段,最后六句为第四阶段。 第一阶段,音乐的情绪由强到弱,由突然爆发到舒缓低回。 (诵读指导:第一句语势要 平,神清气爽。第二句是情绪的小高潮,突然之间被优美的乐音所震慑, “空山凝云”语势 稍快,音量高亢, “颓不流”语速稍慢,表现沉醉之感。第三句情绪幽怨,语调低沉。第四 句语速渐慢,稍作停顿,表示“第一乐章”的结束。 ) 第二阶段,五六句表现音乐表情由悲怆到欢快。 (诵读指导:第五句情绪高昂,是情绪 高潮,“昆山玉碎”声调高昂悲怆,要有劈空而来的爆发力, “凤凰叫”要如泣如诉。 “芙蓉 泣露”要紧随上句读出,忧郁婉转,之后稍作停顿, “香兰笑”要适当体现欢快的感觉。 ) 第三阶段,“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两句表现清冷凄寒之气直上霄汉。 (诵 读指导:要一气呵成,语速渐快。 ) 第四阶段表现乐曲在凄寒的情绪中结束,并在余韵中展开联想。 (诵读指导: “女娲炼 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整首诗的情绪高潮,前句要紧承“二十三丝”句,语势扶摇 直上,“石破天惊”重读。最后四句表现想象的境界,要读出梦幻和痴迷的感觉, “梦入”句 要读得舒缓,语音延长, “老鱼”要比前句稍高,中速, “吴质”句语势稍快, “露脚”句语 速稍慢,最后三个字语音延长, “兔”字

文档评论(0)

182****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