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13.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呐喊》自序 【背景材料】 一、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1.《呐喊》的篇名和写作时间 《狂人日记》 1918 年 4 月 《孔乙己》 1919 年 3 月 《药》 1919年4月 《明天》 1920 年 6 月 《一件小事》 1920 年 7 月 《头发的故事》 1920 年 10 月 《风波》 1920 年 10 月 《故乡》 1921 年 1 月 《阿 Q 正传》 1921 年 12 月 《端午节》 1922 年 6 月 《白光》 1922 年 6 月 《兔和猫》 1922 年 10 月 《鸭的喜剧》 1922 年10月 《社戏》 1922 年 10 月 2.鲁迅办《新生》 1907 年,鲁迅 27 岁。夏,鲁迅与许寿裳、周作人、袁文薮等人积极 筹办文艺杂志《新生》 。据日本增田涉回忆,苏曼殊也是《新生》的筹办人 之一。为了办好《新生》 ,鲁迅从刊名、封面设计、书内插图等各方面都一 丝不苟地做了细致的安排。 第一期的插图已拟定用英国 19 世纪画家瓦支题 为“希望”的一幅油画,画面上是个诗人,包着眼睛,抱了竖琴跪在地球上面。但是《新生》终未能出版。此后,鲁迅集中全力搜集资料,阅读书报,进行译著,积极地开拓文艺运动的新天地。 3.钱玄同(金心异)与鲁迅的交往 钱玄同( 1887— 1939),原名复, 字中季, 号德潜, 又号玄同, 后废姓, 称疑古玄同。 浙江吴兴人。 早年留日, 和鲁迅同时从章太炎学 《说文解字》。 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中文系主任,积极从事国语运 动和语文改革。五四运动前夕,参与《新青年》编务,发表大量文章,成 为新文学运动的闯将。 1920 年后,认为白话文运动已胜利, 遂“功成身退” ,并逐渐与鲁迅疏远。 据《鲁迅日记》 ,自 1917 年 8 月 9 日起,钱玄同为 《新青年》约稿,曾多次访问鲁迅。 4.在“绍兴县馆” ( 1912 年 5 月 6 日— 1919 年 1912 年 5 月 5 日下午 7 时左右,鲁迅安全抵京。  11 月 5 月  20 日) 6 H 上午,移人 绍兴县馆。 绍兴县馆原名山会邑馆,供绍兴府属山阴、会稽两县来京候补的官员住宿。宣统年间,废除旧制,山阴、会稽合并而成绍兴县,山会邑馆因此 改名为 “绍兴县馆” 。县馆的门额是鲁迅的父亲周凤仪的朋友所写。 会馆所占面积相当大,计有五十七间房,一个大厅。 鲁迅最初住在绍兴县馆的藤花馆。这里原有三间正房,东西各三间厢房,东边有座藤花池。据说鲁迅住在藤花馆的西屋,后移居至朝南的两间 小北屋。藤花馆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床板缝里臭虫成群,邻居半夜经常喧哗,有时甚至聚众赌博,吵得鲁迅彻夜不眠。往往在遭到鲁迅的痛斥之后,他们才不得不稍加收敛。 1916 年 5 月 6 日,为了“避喧” ,鲁迅移人绍兴县馆西边一个院落里的补树书屋。补树书屋是一排朝东的正房,北边还有一棵大槐树。相传在 槐树上曾经缢死过一个阔人的姨太太。 所以尽管槐树已经长得高不可攀了, 而这屋却还没人居住。 补树书屋前是供着历代乡贤牌位的 “仰蕺堂”,后是 供着文昌魁星之类神位的“希贤阁” ,院里又曾缢死过人。鲁迅住在这里, 可以说是与鬼神为邻了。补树书屋虽然寂寞冷清,但比藤花馆安静多了, 鲁迅在这里可以潜心工作。 补树书屋朝东的四间房,南首是一间住房,北首两间相连,门开在第 二间房的中间。 1917 年以前, 鲁迅住在南首这间房里, 1917 年搬到靠北的 一单房里,中间一间作为洗脸吃饭的地方。由于绍兴会馆不供应饭食,教育部的食堂又办得很糟,鲁迅经常在小饭馆包饭,有时也打游击式的在街头买饭吃。客人来访时,就在县馆附近的广和居叫些炸丸子、木须肉、酸辣汤来款待。 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陈设十分简陋:靠北窗下是一张床,旁边是一张书桌,一把藤椅,书架和方桌上堆满了书籍和金石拓本。鲁迅习惯于在夜晚工作,至深夜一两点钟才睡。夏夜,蚊子多,鲁迅有时也在槐树下纳凉。他摇着蒲扇,一边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一边思索着中国 的前途和出路。 从树上吐丝挂下来的槐蚕 (俗称吊死鬼) ,每每冰冷地落在他的头颈上。在补树书屋期间,钱玄同来过一百多次,有时一月来访达七 次之多。钱玄同来时喜欢靠在藤躺椅上跟鲁迅交谈,兴致高时能谈上五六个小时。那时钱玄同参与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常常催促鲁迅为《新青年》撰稿。 二 鲁迅的《自传》 我于一八一八年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

文档评论(0)

182****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