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致灾因素防治专项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电集团新玉煤矿 隐蔽致灾原因防治方法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登电集团新玉煤矿 隐蔽致灾原因防治方法 为深入加强煤矿隐蔽致灾原因排查治理工作,提升煤矿隐蔽致灾原因探测技术和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地质保障能力,深入排查煤矿深层次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到煤矿灾难综合治理超前预防实现源头治理,特制订以下隐蔽致灾原因防治方法: 1.1 矿井概况 登电集团新玉煤矿在登封市告成镇王家门村,隶属于郑州登电煤业开发,企业性质为地方国有,属六证齐全生产矿井,矿区东西长约5500m,南北宽约4700m,由46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约10.8674km2。限采二1煤层,限采标高为+250m~-400m。 登电集团新玉煤矿是由登封电厂集团新玉井田和玉皇池井田合并而成,现在开采新玉井田,面积3.1788 km2。矿井于1997年12月开工建设,2月完工验收,正式投产,生产能力15万吨/年,10月新建风井和斜井生产系统贯通,矿井通风系统由原来中央并列式改变为中央分列式,主、付斜井进风,立风井回风。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登电集团新玉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批复(豫工信煤 [] 410号文)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批复为21万吨/年。截止上六个月末矿井保有储量2702万吨,可采储量2036万吨,剩下服务年限27年。 开采水平为-160m。采取单水平上下山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矿井正常涌水量160m3/h,最大涌水量200m3/h,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依据8月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判定结果: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5.7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2.62m3/min,属瓦斯矿井;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有爆炸性。 1.2 采区划分 井田共划分为11采区、22采区、12采区和21采区四个采区。其中,11采区和22采区已回采结束,现生产12采区,装备一个12021综采工作面,21准备采区共部署10个工作面;接替12021综采工作面为21采区21041工作面,21041工作面设计走向长700m,倾斜长104m。 1.3 工程地质 1.3.1 二1煤层 依据井田地质勘探汇报、生产矿井地质汇报和矿井近几年开采揭露情况:二1煤层在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煤层相对埋深374.6~435.5m,煤厚沿走向NW和倾向WE呈波浪起伏,有厚薄相间现象。煤层顶板因为受滑动结构影响,二1煤层伪顶缺失,工作面回采期间仅局部见0.1~0.3m厚深灰至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二1煤层和其直接顶粉砂岩直接接触,该岩层厚度2.33~11.16m,岩性灰色,粉粒砂状结构,具裂隙,裂隙充填方解石脉,层面含大量白云母片及炭质。上接深灰色砂质泥岩,层厚在3.4~11.16m,局部偶含0.04m厚二3、二2煤线,距二1煤层顶板10.5m左右;其上部为砂质泥岩和砂岩互层产出,由二1煤层顶板到五煤段间隔173.16~226.67m左右,总体来说区内二1煤层顶板关键以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中粒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次之,其中,矿区西南部关键以细粒砂岩为主,矿区东北部关键以砂质泥岩为主。 1.3.2 二 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图纸显示结果,和井下采掘巷道实际揭露区内二1煤层伪底大部分缺失,局部见有深灰色,块状结构伪底,产大量植物化石,厚度在0.1~0.6m之间,下接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深灰色粉砂岩,岩性粉粒砂状结构,遇地质结构裂隙发育,厚度2.85m,接粉砂岩下部为5.28m厚灰色砂质泥岩,中间夹薄层菱铁质泥岩,富含植物化石,底部常为深灰色砂质泥岩,距二1煤层底板8.13~14.5m左右,总体来说区内二1煤层底板关键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地段为细粒砂岩、粉砂岩,含少许伪底炭质泥岩。 1.4 地质结构 1.4 井田受次一级结构—西蒋庄北斜控制,地层走向北东70°,倾向南东,整体呈一单斜产出,倾角10~16°。井田结构以断裂为主,并伴有箕山滑动结构,井田共发觉有五条正断层,其中三条为区域断层,另两条为其分支断层。区域断层分为两组,走向均为NE向。王屯断层(F1)和徐庄断层(F17)为一组,倾向NW,两断层同期形成,时分时合,组成了井田南部边界,断层落差大于500 ~1000m,控制程度可靠;另一组为申家门断层(F4),倾向SE,落差60~200m,为井田西北部和边界断层,在本井田范围内控制可靠。另两条断层在井田东北部,均属申家门断层分支断层,走向NE60~70°,落差0~60m,断层控制程度较为可靠,其中F4—2断层不在本井田开采范围内,对本井田无影响。 1.4.2褶曲 旗杆岭背斜该背斜轴部关键在本区南部边缘~东南外围一线。轴面走向40~55°,轴面倾向SE,倾角约50°。枢纽向NE倾伏,倾角<10°。两翼反倾;东南翼倾向SE,倾角14~30°;西北翼倾向NW,倾角33°。该背斜长m。该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