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土建筑简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掩土建筑简介 掩土建筑的定义 ? 掩土建筑也称覆土建筑,是指全部或者部 分被土质覆盖的建筑,可以是地上建筑、 半地上半地下建筑,也可以是地下建筑。 ? 掩土建筑与地下建筑不完全相同,一般地 下建筑大多属于掩土建筑,但掩土建筑与 地平面的关系更多样化,外部形态也更加 复杂。 ? 一般情况下掩土建筑指外围护结构覆土率 大于 50 %的建筑。 掩土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掩土建筑的兴盛 ? 掩土建筑在古代主要是地下建筑,在世界范 围内有着悠久而兴盛的历史,中国的陕西、 甘肃、河南、山西,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地区 意大利阿普利亚省,美国的印第安地区,加 纳塞里泊地区等都是古代地下建筑的主要分 布区域。 ? 古代地下建筑的用途丰富多样,适应性强。 下面以列表的方式一一进行展示。 掩土建筑的发展历程 二、掩土建筑的衰落 ? 掩土建筑的衰落始于 20 世纪初期,由于没有相 关的技术支撑,掩土建筑的缺点如潮湿,难以清 洁,缺乏室外景观等不能适应人们的新需求,加 上二战以后防空洞等的负面印象对人们的影响, 覆土建筑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三、掩土建筑的复兴 ? 掩土建筑被人们重新重视,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的石油危机,日益恶化的环境,使人们不得不开 始对这种传统的生态节能建筑重新认识。 掩土建筑的分类 一、按照建筑与基本地形的相互关系分 1. 平地型掩土建筑:建筑与地形在水平方向结合 展开。 2. 坡地型掩土建筑:建筑在垂直方向与地形相结 合。 掩土建筑的分类 二、按照建筑与地平面的关系分: 1. 地下建筑:如 西安汉阳陵遗址博物馆 ; 2. 半地下建筑:建筑的一部分露出地面或大部分 处于岩石或土壤中( 英国豪其顿生态住宅项目 ) 3. 地上建筑:建筑位于地面以上,用土壤或岩石 部分或全部掩蔽 地上建筑 半地下建筑 地上建筑 掩土建筑的分类 三、按照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层 ( 入地 ≤ 30 米 ) , 中层 ( 入地 30 米 ) 和深层 ( 入地 100 米 ) 三种 类型 四、按照建筑建设地点,掩土建筑可以分为 乡土型及城市型两种类型 掩土建筑的优点: 一、节能 由于土壤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温度波动较小,从而降低了建筑 内部受外部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微气候稳定,提高了室内舒适度。 而且由于它暴露面积少,避免了冷风渗透,同时由于土壤有良好的蓄 存能量的性能,使得冬夏两季的能量可以变换,因此大大降低了采暖 制冷能耗,有数据显示,掩土建筑在采暖制冷方面可节约 80% 的能耗。 二、节地 掩土建筑基本不占用土地资源,它的屋顶被充分利用,作为绿地或 者广场。此外,掩土建筑不存在遮挡问题,可以加大建筑密度,更充 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坡度较大的山体或坡地上,掩土建筑有着得天独 厚的优势,它可以沿着山坡跌宕起伏的排列着或者镶嵌于山体之中。 三、良好的隔声性能 掩土建筑被厚厚的土层所覆盖,暴露面积少,所以其具有良好的隔声 性能,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常规建筑无法适应的场所 ( 如闹区、公路旁、 铁路旁等 ) 充分利用起来,此外,也可以考虑把一些嗓音过大的工厂 设计成掩土建筑。 掩土建筑的优点: 三、安全性能良好 掩土建筑具有良好的防震、防风、防尘暴、防火灾蔓延等性能 四、室内环境质量较高 掩土建筑室内不仅热稳定性好,而且与室外大气的接触面较少,可减 轻或防止室外放射性污染及大气污染的侵入。 五、保护环境 1. 节约常规能源,减少废气废物的排放; 2.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当需要在一些特殊场地上 ( 如草原、森林等 ) 建 造新建筑时 , 掩土建筑能发挥其优势,最低限度地破坏周围环境,避免 破坏当地的生物链和微气候,同时能够争取一个很大的地下工作、居 住空间; 3. 雨水的利用:屋顶上的覆土和植被可以有效的蓄存雨水,减少地表 径流; 4. 易于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使得建筑变成突出 自我,唯我独尊的主宰者,而自然环境却退位于从属地位,仅仅被当 成一种装饰品。 掩土建筑的缺点及解决方法 一、难以组织有效的自然采光 解决方法: 1. 利用露天天井、中庭或天窗引人自然光( 台夫特科技大 学图书馆 ) 2. 利用导光管从屋顶将自然光引人室内 3. 利用光导纤维导光 4. 利用坡地, 采用台阶式的建筑布局 ,争取自然光 5. 利用反光镜将日光反射到建筑内部. 导光管 光导纤维导光示意图 反光镜反射日光示意图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