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 1、特种设备的定义: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承压、载人和吊运设备或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八个种类。 2、公司特种设备有:电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 注: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安全培训,由国家相关部门发的证件,持证上岗。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的种类: 电工作业人员 金属焊接、切割人员 起重机械(含电梯)操作人员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 登高架设人员 制冷作业人员 危险物品作业人员 矿山作业人员等十七种相关人员 六、危险化学品知识 危险化学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包括九大类: 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感染性物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第九类:杂类。 公司的化学品有油墨、白电油等。 七、电气安全 一、触电对人体的伤害形式 1、电击——电流流过人体时反映在人体内部造成器官的伤害,在人体外表不一定留下电流痕迹。 2、电伤——电流流过人体时使人的皮肤受到灼伤、烤伤和皮肤金属化的伤害,严重的可致人死亡。 二、影响触电严重程度的因素 1、人体电阻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按1000~2000欧姆计算人体电阻因人而异。手有毛茧,皮肤潮湿、多汗,有损伤,带有导电粉尘的电阻较小,危险性较大。 2、电流大小 感觉电流——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1.1mA/0.7mA) 摆脱电流——人触电后能自动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16mA/10.5mA) 致命电流——在短时间内能危机生命的最小电流 (50mA) 3、触电时间 触电时间越长,情绪紧张,发热出汗,人体电阻减小,危险大。若可迅速脱离电源则危险小。 4、电流频率 人体被伤害程度与电流频率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50~60HZ最危险,大于或小于,其危险性降低通电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 5、电流途径 最危险:经过心脏(手——手,手——脚) 危险较小;不经过心脏(脚——脚) 6、环境影响 低矮潮湿,仰卧操作,特别是在金属容器中工作,不易脱离现场的情况下触电危险大,安全电压取12V。其它条件较好的场所,可取24V或36V。 7、触电部位的压力 压力越大,接触电阻就越小,危险性就越大。 8、人体健康情况及精神状态 身心健康,情绪乐观的人电阻大, 较安全。情绪悲观,疲劳过度的人电阻小,较危险。 八、设备安全 1、公司的主要设备: 1)超声波探伤仪 2)磁粉探伤仪 3)X射线探伤机 4)电动磨光机 5)其他设备 2、各种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 1)超声波 2)磁粉机 噪音伤害 触电危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3)射线机 4)磨光机 辐射伤害 触电危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3、正确使用工具设备 需要注意: 使用完好的工具设备 经常检查其安全性能和状况诸如绝缘外罩的有无裂纹;是否有螺丝松动或缺少;电缆线绝缘有无裂开或破损; 不使用不熟悉的工具 使用前认真阅读其安全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 所用的任何手持电动工具需要有接地保护或漏电保护器. 九、职业健康安全 关于职业病 职业病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关于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的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可能会引发职业病。 公司的职业危害有:噪音,粉尘,接触油漆、白电油、油墨等有机化学品。? 对于接触职业危害的人员应配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职业病:2013报告11718例,较2012年上升 14.5% 尘肺77.7% 慢性职业中毒10.2% 急性职业中毒6.7% 其他5.4% 需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