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涵
摘要:二十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农村经济社会衰败、社会危机四伏,各党各派纷纷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的影响启迪下,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以乡村建设为核心的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开展农民运动,通过土地革命,建立农民政权,同时加强经济建设,开展新文化运动,从而形成了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和理论体系。
关键词:乡村建设;农民问题;土地革命
一、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军阀混战,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中华民国,然而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国内军阀仍然据藩独立,混战不休。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持续十余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先是由北洋军阀分裂后形成的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为争夺中央政权之间的混战,以及地方上的大大小小军阀为维护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摩擦混战;后是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1916-1928年,共发生军阀之间有一定规模的混战140多次。1929年3月-1930年11月,除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和蒋冯阎中原大战三次大规模的军阀战争外,还有云南的唐(继尧)龙(云)之战,山东的韩(复榘)刘(珍年)之战、四川的二刘(刘湘、刘文辉)之战等军阀战争,不下六、七次之多。连年军阀混战,兵连祸结,百姓遭殃,造成民不聊生。同时,在华的各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各自在华的利益,也纷纷插手军阀之间的混战,支持亲己的军阀扩大势力范围和争夺中央政权,造成了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中央政权更迭频繁。
(二)农村经济日趋衰败,农民生活困难,引发社会危机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封建统治的掠夺以及国内军阀的长年混战,民国初年中国农村经济日趋衰败。军阀、官吏及地主依仗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特权,大肆兼并土地,致使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1924-1937年,占总农户3.11%的地主占有土地41.47%,6.38%的富农占土地19.09%,24.02%的中农占土地25.87%,而61.4%的贫雇农则只占20.77%的土地。1929年匈牙利人马扎亚尔对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曾作过调查:操纵在地主手中之全部土地,在华南各省约占60%-70%;在华北各省约占50%-60%;在河南与陕西约占50%,山东约占30%-40%。
土地的高度集中使大部分散失了土地的农民生活难以为继,被迫流离失所。与此同时,苛捐杂税、自然灾害以及帝国主义转嫁的经济危机也使农民负担日益加重,使农村经济雪上加霜。封建地主在对农民进行地租剥削之外,还把各种赋税等转嫁到农民身上。据统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江浙一带各县的田赋附加税就达上百种,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二三十年代,水旱灾害等频繁发生,“年年有灾,连年不断,灾域广泛,多灾并发。”以上诸多天灾人祸导致了大多数农民负担加重欠债累累。全国土地委员会1932年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6省中,欠债户占调查总农户数的47.18%,每户平均欠债额为100元以上。而且欠债户和欠债额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衰落在不断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农民负担的加重,广大农民为了生计只能离开农村、流落他乡。同时,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也波及到中国。各帝国主义为转嫁经济危机,不仅排斥中国货物,而且向中国倾销棉、小麦等农产品,中国农业经济遭受空前沉重的打击,本来就不堪一击的小农面临深渊,从而导致农村经济面临全面崩溃,致使广大农村陷于重重危机之中。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国内农民运动的兴起与高涨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正确认识到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逐渐认识到解决中国问题实现民族振兴之路不能完全套用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也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革命“第一要务”就是要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因此,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首先应该解决中国的乡村问题,广泛发动农民,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发动下,农民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迅猛发展。到1927年春,全国农民协会会员达900多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高涨,尤其是农民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革命热情和巨大力量,使许多人开始认识到农民和农村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农民完全有能力也有可能承担起改造自身社会环境的历史重任。如梁漱溟承认农民运动的成功扫除了他以前对农民和农村能解决中国问题的怀疑,而相信乡村建设是解决中国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