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一代旷世奇才——苏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一代旷世奇才——苏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代旷世奇才——苏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诵读、演唱、欣赏苏轼的古诗词;欣赏苏轼的书法、绘画。 潜移默化地感受诗词的魅力,学习朗诵诗词的方法。 通过苏轼的人格魅力和诗词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诗词魅力,学习人物精神。 课前准备: 搜集苏轼的资料,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北宋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诗词散文登峰造极;他的书法、绘画自成一绝;他从政做官,深得民心;仕途坎坷,他始终屹立不倒。上至皇帝、太后,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是他的忠实粉丝;时至今日,仍圈粉无数,他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 下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经典人物之旅——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一代旷世奇才——苏轼 二、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 苏轼生平经历 嘉佑(仁宗)元年科举考试 出人头地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神宗)四年,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密州、徐州、湖州,任知州 乌台诗案 黄州团练副使 东坡居士 赴汝州 被召回朝,翰林学士知制诰 再自求外调杭州 外放颍州 惠州 儋州 徽宗即位,永州 徽宗即位,永州 遇大赦,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葬于汝州 苏轼被贬之地遍及大半个中国,从他的经历中,你有何感想呢? 过渡语:从政40年,被贬33年,苏轼不但活了下来,还将自己的一生过成了“诗和远方”。他将自己的才情挥洒在:平凡的生活中/繁忙的工作中/美丽的景物中/丰富的情感中/深刻的哲理中 三、感受苏轼诗意的人生 1、诗意的生活、工作 苏轼工作的一生是勤政为民的一生 杭州 筑堤 建立孤儿院与医院 惠州 兴办水利 徐州 防汛 开发煤田 密州 赈灾 定州 练兵 儋州 办学堂 兴教化 掘井汲水 采药治病 欣赏“经典咏流传”黄绮珊演唱的《定风波》 2、诗意的风景、哲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又何必在意一时的荣辱得失,是非成败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派最杰出的代表。 )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3、诗意的情感 四、欣赏苏轼的书法、绘画 五、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视频,再一次感受苏轼的魅力。 出示体现苏轼为人思想的语句: 眼前见得无一个不好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刚才的一场视听盛宴,让你对苏轼或对诗词产生了哪些认识或感受? 小结:苏轼坎坷曲折的一生没有将其击垮,反而成就了一个从生活中咂摸出滋味的美食家;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卓越的地方官;诗词散文书画俱佳的全能的文学大师;一个当今时代仍富有生命力的励志偶像。 六、总结: 关于苏轼可讲的东西太多太多,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希望这节课可以抛砖引玉,从此开启大家探究苏轼、探究经典人物的兴趣之门,让经典装扮我们的人生!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一定数量的诗词知识积累,对诗词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多,从学习古诗词入手,了解人物,对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而且他们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人物的美好品质比较容易感染他们,采用音乐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也能使他们富有激情。 效果分析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看,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欣赏课”的形式,不紧张还有美感。而且从学生所谈感受来看,也基本上领悟了苏轼的精神所在,并使学生受到艺术感染,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材分析 两年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中国诗词大会》,在国人中掀起了学习中华古诗词的热潮。我们即墨区的语文教研员姜秋红在全体语文老师中发起了“国学经典八十讲”的活动。今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