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文本解读-最新教育文档.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文本解读-最新教育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 页 《古代诗歌四首》文本解读 时代背景 《观沧海》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 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 基本统一了北方; 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 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作背景: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开元 二十七年( 739)贬放岭南,天宝元年( 742)谪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天宝 七载( 748)再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这 次左迁 (古时尊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小 节失于检点。 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 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 深表同情 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从中可见 李白的侠肠和肝胆。 《次北固山下》写作背景: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 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天净沙·秋思》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 行民族高压政策, 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 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 思》。 文题诠释 《观沧海》: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 《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 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 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次北固山下》:在北固山下停宿。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为曲牌名,“思”即思绪。 主旨 《观沧海》:通过写大海的雄伟壮阔,抒发作者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 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 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流露了作 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次北固山下》 :通过写眼前之景, 主要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 之情。 《天净沙·秋思》:这是一篇抒情作品,诗人仅用 28 字就生动地表现了一 个长期漂白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内容解读 (1)《观沧海》解读 《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 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 壮丽的诗篇。 ( 摘自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 二册)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 建安十一年 ( 公元 206 年) ,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 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 屡次骚扰边境, 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 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 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 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 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 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看出, 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 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 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 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 借着大 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 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 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 勃英姿。“碣石”,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丽城 (现在河北乐亭 )西南,六朝 时沉入海里。“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 见。 头两句起得很平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 海。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乐亭县的西南,面对着渤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 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形容大 海波澜 壮阔,其中有惊讶, 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 “竦峙”, 是高耸屹立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 只有脚下 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

文档评论(0)

fengnai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