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哲性乡愁的途中.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往哲性乡愁的途中 金进 摘 要:天狼星诗社是1970年代马来西亚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其领袖温任平以其笔下的文化中国书写开启了马华文坛的一个重要主题,其诗歌创作以一种现代主义技艺和文化中国主题的交融,体现出从文化乡愁向哲性乡愁演变的趋向。本文从温任平及天狼星诗社的具体创作入手,对天狼星诗社诞生的背景、诗歌创作的主题,以及具体的表现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梳理那段珍贵的文学历史,还原天狼星诗社群体的创作心态,保存那个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群像。 关键词:温任平;天狼星诗社;现代主义;神话世界;哲性乡愁 天狼星诗社前身为绿洲分社,草创于1967年。1973年2月,天狼星诗社宣告成立,选出社长温任平,执行编辑温瑞安,总务黄昏星,文书蓝启元,财政周清啸。?譹?訛1973年11月,温任平受邀赴台出席“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与台湾创世纪诗社、蓝星诗社的洛夫、高信疆、痖弦等人相交。1974年10月,温任平主编的《大马诗选》出版,为大马诗坛第一本诗选集,收入27位大马现代诗人的作品。1976年11月,由于殷建波赴台,触发在台与在马社员不和,温瑞安、黄昏星、周清啸、方娥真、殷建波、廖雁平等六位在台社员退社。?譹?訛天狼星诗社是1970年代马华诗坛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群体,“就马华文坛为背景来说,仍然近乎一个文学派别,最少它给人的印象是如此”?譺?訛。从天狼星诗社发展历史来看,1978年是诗社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进入1980年代,诗社“一方面是交棒给新生代主持社务,一方面是对应日愈蓬勃、多元的诗坛生态而改变运动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组合的形成,七○年代后期加入‘天狼星的新锐陈强华留学台湾返国之后日渐活跃,一九八八年参与由方昂、艾文、何乃建、吴岸、游川、黄英俊、傅承得合组的‘金石诗社,一九九一年召集北马大山脚日新国中及独中的学生组成‘魔鬼俱乐部,准备颠覆死路的大马诗坛,企图唤醒已经睡着的诗人归队”。另外,1985、1986年,诗社新锐程可欣、林若隐、张嫦好、张允秀等社员进入马来亚大学,与马大其他文友组成文友会,推广现代主义诗风,1987年天狼星诗社的“诗人纪念特刊”停刊,1988年诗社举行了最后一届“文学研讨会”,邀来祝家华、潜默、沈均庭提交论文,1989年出版了谢川成、潜默、谢双发的三部诗集后,所有的活动到此告一段落。从此,天狼星诗社式微。③ 一、天狼星诗社社长温任平与诗社组成 温任平的自我简介颇有江湖习气?譼?訛,如“氏兼修文武,已考获空手道褐带二级,目下为吡叻州刚柔会空手道协会秘书”?譽?訛,称呼社中作家时也有很强的江湖气,如“从诗社第一代弟子的温瑞安、黄昏星、周清啸,到诗社第九代的门人吴似片、吴结心、朱明宋,我亲眼目睹新人的诞生,新人的成长。把诗社成员用不同代来标示辈份,颇有点像武侠小说里头的丐帮。果然,我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丐帮帮主了。用丐帮喻诗社,殊无自贬之意,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丐帮弟子虽然行踪有点神出鬼没,举止有点嫉世干俗,衣服又复褴褛破烂,但武功底子却是颇为不俗的。”⑥从中可见,温任平自己也得意于帮主的称呼和成就。而诗社元老张树林也承认天狼星是一个如家的团体:“从无到有,从几个人到数十人,从第一代弟子到第十代弟子,十代同堂,确也付出了不少耕耘与努力。岁月的增长亦是心智的成长,只有身在天狼星诗社里面,才能感受到她成长与演变的动脉。”?譿?訛 温任平的豪气一方面得罪了很多文艺工作者,另一方面也保存了1970年代马华文坛最精华的诗人群体,三本诗集在大马文学史上厥功至伟。值得一提的是,跟随他的诗社领导人都有着挥斥方遒的豪气,如张树林曾抨击马华文坛的保守势力:“作为一本诗选的编辑人,他是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受挨骂的:入选的会骂,不入选的也会骂。若是没有吃了‘豹子胆,是不能编选集的。马华文艺界的部分操‘生杀大权的领导人,真如余光中教授所说‘除了长寿,便一无所长。这类年龄较长,胡子较长的掌权者,用稿是‘看人不看稿,或采‘工农兵创作制度,多少诗坛新锐,就断送在那里,甚至连写作的‘资格都会莫名其妙地被‘否定了。创办多年的‘蕉风、‘学报、‘天狼星期刊、新潮‘诗的传递、新生活报的文艺副刊,对抚育诗坛新锐之功,是应记录进文学史里的。”?譹?訛领导者的“豪放”似乎成为天狼星形象的文化特色之一。 从天狼星诗社的发展历史来看,1976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头,这一年温瑞安、方娥真等六位重要成员退社,天狼星“元气大伤”(温任平语)。同年,温任平开始诗社改革,除了前面提到的重启文学研讨会、文学座谈会和文学辩论会之外,也开始向外集体包装展示社员成绩,如1976年天狼星出版了第一份诗人节纪念特刊(从1976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期,旨在纪念屈原);同年,在建国日报文艺副刊《大汉山》主办的“全国散文大比赛”中,林秋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