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第 10 课 短新闻两篇
一、整体把握
1. 分别划分两篇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别了, “ 不列颠尼亚 ”》
点读 全文共 11 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 ):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叙述了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
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达 150 多年的英国统治彻底结束。
第二部分 (2~ 11 自然段 ):是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
者的告别仪式和离开香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点读 全文共 16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 2 自然段 ):描绘布热金卡美好的和平景象。
第二部分 (3~ 15 自然段 ):介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可怕的历史。
第三部分 (第 16 自然段 ):与标题和首段呼应,突出主题,使结构完整严谨。
二、细部探微
2. 如何理解 “别了, ‘不列颠尼亚 ’” 标题的含义?
点拨 标题有两层意思。一方面,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
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
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 “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
这是
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历史终被洗刷。
3. 短新闻力求简短,但《别了, “ 不列颠尼亚 ”》在有些地方却用了 “ 闲笔 ”,如第
4 自然段, 作者竟在百忙之中用了较多笔墨介绍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 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 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 扩
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 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 这有何作用
呢?
点拨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实则不“闲”。其作用大致为:第一,在结构上,给
读者一个缓冲的时间,因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总督府是 4 时 40 分,此时距告别仪式 6 时 15
分尚有 1 时 35 分,这样可以较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 第二,在思想内容上,
以总督府的沧桑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 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另一体现。 同时,也表达了
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自豪与喜悦。
4.《别了, “ 不列颠尼亚 ” 》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的?
点拨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
一个现实的场景, 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 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就引入一些关
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
而降旗的仪式, 则让人联想起
156 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
首次升旗。 自然的衔接, 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
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 另外, 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
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5.《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点拨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
参与的情况: 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
完全是纯客观记叙, 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
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
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
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
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
还有一种, 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
在文章中直接描写他的所
闻所感。 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
主要是一种以客观叙述
为主的写法; 而本文有所不同, 它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
是
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一、中心主旨
《别了, “ 不列颠尼亚 ”》
本文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显得别出心裁,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
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 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 并且把末代港督乘
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 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本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揭露了德国纳粹分子戕害波兰人民的滔天罪行,表现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主题。
二、写作特色
《别了, “ 不列颠尼亚 ”》
1.将历史事件和现实场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 主要用耳闻目睹、 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 在浓郁的现场气氛中真实地向读者报道新闻事实的发生及其变化的状况, 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资料,如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 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
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 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 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内涵。
2.结构层层递进。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英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