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资大买家收手不良资产市场 猎物变成房地产
在中国最近的一次不良资产国际竞投中,出现在竞标名单上的外国投资者是一些陌生的名字:艾威基
见了踪影。
他们并未改淘金者的本色,出手频率甚至比过去还要高,只不过他们似乎已经移情别恋,猎物变成了
房地产。
在中国上万亿规模的不良资产市场上,这是一个奇特的景象。那些“吃螃蟹”的家伙成了旁观者,而
在他们身后,更多来头不明的基金却在挤破脑袋要杀进来。
大买家收手
今年6月,建行第二次进行抵债资产组合国际公开竞投,出售账面金额9.6亿元人民币的抵债资产组合
。以DAC资产管理及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组成的财团,以账面价值约19%的出价比例赢出。
这次竞投,共有8家外资投资者参加。除了瑞银和花旗等老的投资者,活跃在市场上的是一些完全陌
生的名字,比如美国艾威基金(AvenueCapital), Cargill, PPF,mellon……
在竞投者中,没有摩根士丹利、高盛和摩根大通的身影,而他们曾是最早介入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国
际买家。
2001年10月,财政部、央行和当时的外经贸部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
的暂行规定》。一个月后,向外资大规模出售不良资产的序幕拉开了。
2001年11月,华融向由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花旗集团旗下的所罗门美邦、KTH基金和中金丰德公
司组成的投标团打包出售了4个资产包,账面价值共计108亿元人民币,拉开了中国向外资大规模出售
不良资产的序幕。这个资产包被外资称为华融I。
一个月后,华融再次向高盛打包出售账面价值为19.7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自此,打包招标成了对
外资大批量、一次性出售的专用方式。
2003年12月,华融向中外投资者公开拍卖账面价值达250亿的损失类不良贷款,这被外资称为华融II。
这在当时是亚洲投资者参与最踊跃的一次不良资产国际招标活动,在中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不过,直到2004年底,瑞士银行、摩根大通、雷曼兄弟、高盛、摩根斯士丹与华融的交易才得到监管
机构的批准。当这些资产包最终到手后,一些投资者大呼上当。“大家有苦说不出,现在亏得很严重
。”一位参与了华融II的投资者说。
这与华融I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当时参与华融I处置的工作人员介绍,拿到不良资产包后,处置颇为顺利。当时摩根投资团的中方负
责人王都估计,华融I里面,债务人主动还钱的占了一半以上。据说华融时任总裁杨凯生得知这种情况
后,曾向同行抱怨:“为什么华融收就那么难,老外就这么容易?”
不良资产时,现金回收率19%,回收费用占回收金额的8.5%,摩根士丹利赚得了超过100%的利润。
摩根士丹利在此桩交易中还充分利用了分期付款的技巧。摩根士丹利说好付给华融7个亿来购买这108
亿元面值的不良资产。但这7个亿要分四次付,每一次付1.75亿元。从答应付款到第一笔付款的日子里
,华融就收回了2亿现金。所以摩根士丹利付第一笔钱时,账上等待分配给摩根士丹利的钱比它要付
的钱还多。几个月后,当第二笔付款日快到之际,7个亿就已全部收回来了。
实际上摩根士丹利在向华融缴付全部收购价款前即已从不良资产的处置中将等值现金收回,在获得丰
厚利润的同时其商业风险几乎为零。
由于购买价格便宜,摩根士丹利以8%面值买到的资产再以15%面值卖出,资产处置速度比华融自己处
置至少快了一倍。购买资产的人如果直接到华融去直接购买,15%面值的价钱是买不到同等资产的。
从华融直接买,华融的开价平均都在20%以上。
雷曼兄弟同时参加了华融I和华融II。2005年末,该公司称,通过处置向华融购买的不良资产,年回报
率至少40%。
华融I的赚钱神话引来了更多国际大投行。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4年底,不包括债转股,四大资产管
理公司共处置了6750亿元不良资产。普华永道的统计数字表明,外资投行在这期间共买了价值60.16亿
美元的不良资产,约占总量的1/10。
截至2004年初,仅华融就向外方发包达367亿元人民币,占其不良资产处置总量的25%。
但是,对于高盛和摩根大通来说,华融II几乎是他们在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上的最后一次出手。“自从
华融II后,我们再没买过一个不良资产包。”摩根大通一位相关人员说。
在全球不良资产市场赫赫有名的美国龙星公司2002年进入中国,但在两年半里没有做成一笔业务
,2004年9月撤离中国。
到2005年,扬子基金,曾经被定义为第一个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为目标的基金也放弃了。这家由美国
柯罗尼资本集团和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基金2004年4月成立,“但2004年一整年
也没有买到什么东西,到2005年的时候就决定转型了。”该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