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明治维新高考试题.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 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 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 时的日本 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 09 上海单科) 17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 C 2. ( 2008 · 宁夏文综)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 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 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 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 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 而用之,尤易措手。 --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 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 行彻底改革。 1697-1698 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 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 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 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 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 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 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 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 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 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 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 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 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 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6 分) (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 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9 分 ) ( 1 )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 效日本,更易见效 ( 2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 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 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2. ( 2007 · 宁夏文综)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 , 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 , 吾中国国土之大 , 人民之众 , 变法三年 , 可以自立 , 此后则蒸蒸日上 , 富强可驾万国” ----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 184 条,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 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 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 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 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 “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 令毁版。 ----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 , 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 朝野震骇 , 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 15 分) (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 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5 分) ( 2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 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10 分) 答案:( 1 )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 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 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 2 )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 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 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2. ( 2009 · 山东文综)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 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 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 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 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 莫理循的信( 1898 年 11 月 25 日) ( 1 )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 含义是什么?( 2 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 4 分) ( 2 )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 哪些改革措施?( 4 分) ( 1 )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 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 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 级具有软弱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