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2).doc

初中语文_《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草房子》这部小说。 (屏显,生齐读) 《草房子》这部小说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描写的是苏北水乡孩子们的生活。作者想通过描写他们的故事来感动我们现在的孩子。 师:我们再看看杜小康的家境。 (屏显,生齐读) 杜小康家:油麻地的首富,他家没有一寸土地,只开了一个杂货铺。 师:再看杜小康。 (屏显,生齐读) 杜小康: 个头很高,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 一年级,他就有了一条皮裤带。油麻地的孩子只能用一条线绳来作裤带。 四年级,他有了一辆自行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 他的成绩还特别好,谁也比不过他。 他一直当班长。 师: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好、条件好、有能力的杜小康,杜家的独子,在一天早晨却跌入了另一番境地,他不得不失学,跟随父亲去放鸭。今天,我们就同杜小康一起走进他的《孤独之旅》 (师屏显“走进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感知杜小康的心路旅程。 师:首先看“旅”字。《新华字典》对“旅”的解释是“离家在外,居留他地”,引申为离家在外时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就跟随杜小康一起去感知他孤独成长的心路历程。现在大家围绕五个时间段,在课文中勾画出杜小康成长变化过程中的心理的词,再从文中找出印证这个词的句子。 屏显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茫然和恐惧 到达目的地——芦苇荡 害怕和胆怯 在芦苇荡安静下来 孤独 在芦苇荡时间一久 不再忽然的恐慌 经历暴风雨后 长大 坚强 (生读课文并勾画) 师:这两名同学来板书,分别完成前面三个空及后面两个孔。其他同学在书上勾画、批注。(两位同学上黑板填空,教师提示规范书写。) 师:词找得特别好。请两位同学讲一下为什么填写这些词。 生:杜小康的茫然和恐惧表现在第五自然段:“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第二段中写道:“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从课前对杜小康的认识可以看出杜小康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但他突然对父亲说,更能体现出他此时内心的恐惧已经胜过他的乖巧、懂事。第3段中写:“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了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父亲也是茫然恐惧的,更何况是个孩子。 师:分析得很详细。课文第六段中写道:“前行是纯粹的”是一往无前的、未知的、茫然恐惧的。继续分析。 生:到达目的地芦荡时是害怕和胆怯。从21段中可以看出:“这时候他出门来第一回正真感到害怕”。“ 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这一段重点是对芦荡中环境的描写。当看到芦荡如绿色的浪潮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在这样的环境里,他眼前没有熟悉的人或事物,所以他很害怕、胆怯。 师:分析的很到位。第十九段中有“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每一天相同的生活。永远逃不走的孤寂、绝望。对一个孩子来说,他稚嫩、幼小的心的确感到害怕。 生:在芦荡安顿下来,他感到孤独表现在第28自然段中:“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第29段中写道: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门口里面产生的孤独,简直就算不得孤独了。尤其是下面写道“他们几乎不用在说些什么,都能明白,言语被大量地省略”。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孤独。第三十段:“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到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这些表现是孤独最好的反映。 师:自然环境给予他的孤独之感。这种精神的空虚、贫乏,对人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好,继续。 生:在芦荡时间一久,杜小康不再感到恐慌表现在第33自然段中:“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杜小康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面对单调、枯燥的生活,他学会了忍耐,时间久了就习以为常,所以不再恐慌。同时,也体现出杜小康开始慢慢地变坚强。 师:第34段中写道:鸭子在这里长的飞快,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他学会了克服困难。 生:暴风雨后,他长大了坚强了。表现在48段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第49段中:“杜小康的一直脚板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子的羽毛上。”体现出杜小康已经长大了,坚强了。杜小康和爸爸在芦荡中放鸭子,鸭子注定就是要磨练他的,暴风雨之后,他懂得了在困境中学会克服,在危难中学会坚强。 师:我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