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的民族性及演奏分析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杜姆卡 民族性 演奏分析
一、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的民族性
(一)民族精神
苏珊·朗格认为:一首音乐作品,从它的创作到它的具体的实现,由创作和实现发生的环境所制约。俄罗斯19世纪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大多接受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等民主主义思想家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提出的“艺术要表现民族的精神,反映俄罗斯的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应具有人民性”的要求。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Kovsky,1840-1893年)1840年出生于俄国的沃金斯克(Votkinsk),从小受到母亲喜欢音乐的影响,他也展现出对音乐的喜爱。柴可夫斯基是彼得堡音乐院的毕业生,创作的作品多少有受正统古典音乐形态的影响。他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之上,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富于独创性的有机的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他的音乐基调树立在民族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有乐曲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以深刻的抒情性和强烈的戏剧性感人肺腑,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过程。
(二)民族形式
民间音乐及民间舞蹈是19世纪民族——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种运用民歌音调和民间舞蹈形式的做法古已有之。这是一种传统,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丰富实践。
柴可夫斯基大大强化了俄罗斯民族的舞蹈、民歌等等有鲜明特点的形式,成为钢琴音乐中的不朽篇章。比如描写俄罗斯农民遭受沉重压迫的悲歌、舞蹈及斗争的《杜姆卡》也最出名、最对比强烈、音乐性格有力。
“Dumka”也可以译成“悲歌”,这是18世纪产生于波兰,根据叙事诗写成的民谣形式,不久即传播到斯拉夫人分布的各个地方。在音乐上是由悠长沉痛的部分与激情快速部分的交替结合而成。
柴可夫斯基这首c小调Dumka(悲歌)创作于1886年,以“俄罗斯乡村风景”为题献给法国钢琴家马蒙泰尔(Antoinr Marmontel),柴可夫斯基生动地描述充满生气的悲歌,忧郁深沉的旋律唱出凄凉美感,也衬托出斯拉夫民族积极进取的性格,而轻快的音符不时透露出哀怨,明暗之间营造出撼动人心的气势。全曲由缓慢和轻快的拍子不断交替改变,在音乐律动中不时充满多愁善感的阴郁与内心深处炽热的情感。最后首尾呼应的乐段,柴可夫斯基运用重现序奏的方式,更增添丝丝的惆怅感,并以c小调主和弦极强的音量冲出,犹似两声致命的枪响,空灵的声响久久萦绕不去。
(三) 民族情感
浪漫主义的民族作曲家们无不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灌注了巨大的热情。他们的民族情感往往蕴藏在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动的民间色彩、真挚的思乡恋土之中。对于浪漫主义音乐,一个“情”字,成为音乐内容与表现的中心。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音乐是表现情景交融的典型,富有民族风俗画的意味,他怀着诗人一般敏锐的情感发现了自然的美,以钢琴音乐的形式抒发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柴可夫斯基处处体现了构成他创作的民族性格,即旋律朴质、自然而流畅,乐句气息悠长。旋律是乐曲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要有一个极富歌唱性又能够持续而延长的音质,其它的声部要控制好声音力度的比例。演奏时要不断强调丰满的音色,以及一气呵成、川流不息、连绵不绝的旋律的重要性。 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之意境显然是一种风格化的意境,而非情景交融的简单相加,在广度、深度、高度上都进入了一个人生诗化哲学的境界。
二、《杜姆卡》的演奏分析
在这首作品中,柴可夫斯基处处体现了构成他创作的民族性格,即旋律朴质、自然而流畅,乐句气息悠长。旋律是乐曲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要有一个极富歌唱性又能够持续而延长的音质,其它的声部要控制好声音力度的比例。演奏时要不断强调丰满的音色,以及一气呵成、川流不息、连绵不绝的旋律的重要性。《杜姆卡》的开头部分揭示了俄罗斯人民苦难的哀愁总是和深邃的沉思结合在一起。俄罗斯音乐的旋律线条十分宽广、粗犷和浓厚,第一音符是主题、动机或者乐句的开始,应该把它交待清楚,声音要明确。
全曲一开始,左手分解和弦、右手柱式和弦构成c小调主和弦的柔和而略显阴郁的和声效果,弹奏时内心要有准备,音量控制在p,紧张深沉度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右手的旋律线条要绵长,声音要延续,注意气息的连贯性、流畅性,音与音之间的方向感(即音程的上下关系)要明确。
乐曲中右手旋律的许多十六分、三十二分的小音符,例如第46小节开始的带有舞蹈性的新片断出现的装饰音,这里的小音符所追求的是微微上扬的、歌唱的“点”,表现出俄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