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格里格钢琴作品《安妮特拉舞曲》
爱德华·格里格,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乐曲:序曲《秋天》、《培尔·金特》组曲,弦乐组《从霍尔贝格时代》;钢琴曲:《e小调奏鸣曲》、《抒情曲》10册;合唱《在南方一座修道院门前》;戏剧音乐《西古尔德·约萨法尔》等。而1874-1875年间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幻想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安妮特拉舞曲》也深受广大音乐学习者的喜爱,在这篇文章里就来对这首作品《安妮特拉舞曲》加以分析。
一、人物背景及作品简介
作者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被誉为抒情诗人、“北方的肖邦”。他在6岁时开始接受音乐启蒙教育,跟他的母亲学习钢琴。后经小提琴家布尔推荐,于1858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进行专业学习,1862年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了首次作品音乐会,并多次到英、法、德、意等国举行作品音乐会,并于1890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先后获得英国剑桥大学音乐名誉博士衔和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名誉博士衔。
本首作品《安妮特拉舞曲》是格里格在1874-1875年间应邀为易卜生的幻想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主题描述的故事是在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面,一位年轻貌美的阿拉伯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爱上了一位年轻的男子,正在用自己热情的舞蹈对这位已婚男子培尔·金特献媚的画面。
二、曲式分析
(一)调式调性
此曲是A和声小调,而A和声小调的特点是神秘、柔美,具有一定的民族风味。
(二)织体
这首作品多用跳跃的单音和柱式和弦。如引子部分后四个小节左手就是单音的跳跃,第7~14小节左手织体又成为单音与柱式和弦的变换跳跃,紧接着第15~21小节是单音三度或二度的级进跳跃。B段与A1段之间十六小节的连接部分织体结构上也是柱式和弦与单音做支撑的,但是这部分织体结构上与前面两个乐段却有很多的变化,加入了第三声部,而且中声部不仅只是柱式和弦而且还有卡农式的模仿旋律。
(三)节奏
这首作品是具有东方风味的马祖卡舞曲。3/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在玛祖卡中不再是强、弱、弱,而是强拍落在第二拍或者第三拍上,而这首《安妮特拉舞曲》是把重音落在了第三拍上,给人一种新鲜还带有俏皮的听觉感受,既妩媚又狡猾,虚虚实实的感觉,勾勒出了一幅安妮特拉翩翩起舞的画面。
三、演奏技巧
(一)跳音的处理。此曲属于马祖卡舞曲,在本首作品《安妮特拉舞曲》中,很多地方的旋律都是在跳跃中进行的。
(二)附点音符的处理。弹奏时应该在长音上深入,指尖一定要在琴键上站稳,扣紧,不能掉,力量是向前走的,要往前推;在短时值的音符上要轻巧带过,就像弹奏有小连线的音乐时第一个音落下去,第二个音要提起来,用二音连线的弹奏方法来处理。
(三)装饰音的处理。在乐曲中装饰音是很常见的,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弹奏方法,有些装饰音要求弹奏时要平均到被装饰音的时值里面。而本首作品里面的装饰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tr,多出现在小节的第三拍,而第三拍是本首曲子的强拍,弹奏时不用太多,可以强调但不占时值,轻巧、快速带过。
(四)踏板的使用。在乐曲中踏板经常会用到,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踏板使用方法,不同风格的乐曲也会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乐曲里面内容比较丰富,这首乐曲的整个气氛都是比较活跃跳动性很强,舞蹈性很强,因此在踏板的使用上要特别地注意,这首乐曲要使用音后延音踏板,而且只是在强拍装饰音的地方轻轻点到,踩到一半就放开,右脚一定要控制好,不要踩到底。
(五)和弦的处理。在这首乐曲中左手的伴奏织体多是跳跃的柱式和弦,因此和弦的处理就很重要,我们知道和弦的弹奏要求整齐,均匀,结实;而在此曲中弹奏时手的支架要撑好往里抓不能是散的,要在均匀的跳动中不失弹性与旋律性,即和弦推下去然后利用向上的反作用力连贯到下一个和弦上再推,如此反复跳动的和弦会不失弹性与旋律性。
四、作品风格
玛祖卡原为波兰的三拍子民间舞蹈,舞蹈的动作有滑步、成對旋转、女子围绕男子做轻快跑步,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速度有快、中、慢三种。这种舞蹈的特点是每小节的重音常在第二拍或者第三拍上,加上旋律部分经常有跳跃的进行,附点音符特点,情绪活泼热烈,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
本首作品《安妮特拉舞曲》的节奏为三拍子,重音在第三拍上,具备了玛祖卡的特点,乐曲中多采用第一拍双八加两拍四分音符这种节奏形式,虽然这种节奏形式简单,但却具有舞曲的韵律,而在本首作品中大量运用,恰当地描绘了安妮特拉翩翩的舞姿,是本首作品节奏上的一大风格特点
这首乐曲是一首具有东方风味的马祖卡舞曲,在东亚地区音乐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