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雪域天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音乐_雪域天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PAGE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雪域天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藏族人民深厚的友谊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参与中体验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提高自身对藏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献上最洁白的哈达》。欣赏《天路》、区别《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两首作品在速度,情绪等音乐元素的不同点。 ②通过唱、析、动等形式体验感受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③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用身体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教材分析: 《献上最洁白的哈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雪域天音》中的一节。歌曲的旋律舒畅、宽广、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颇具高原山歌的特色。歌曲采用骨干音环绕的方式创作,节奏中间紧两头松,在长音上附加下二度、三度的润腔方法,强烈表达出了藏族人民对党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弦子、囊玛和堆谐,分别是藏族民间音乐的一中歌舞音乐体裁。其中,弦子这种歌曲主要修行与康藏地区,原为民间艺人卖艺时的表演,后来演变成群众性的自娱活动。囊玛是一种由引子、慢板的歌曲及快板的舞曲三部分结构而成的表演形式。它主要流行在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堆谐则由前奏、慢歌段、间奏、快歌段和结尾五部分组成,它流行于西藏各地。由于这类音乐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广大藏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因而颇受藏族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藏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及风格,认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并激发其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天路》采用藏族民歌的元素所为旋律素材,运用专业音乐创作手法,表现藏族人民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之情,也表现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团结和谐的赞美之情。 藏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的歌舞以它独特的魅力被广大人民所传唱、喜爱。本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了解西藏风土人情的同时对西藏产生浓厚的兴趣,能激发他们对西藏的向往,为更好地学习表现西藏音乐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情分析:这节课面向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积极追求美的意愿,喜欢音乐,会思考,善表达, 乐于展示自我。通过一年的音乐学习,这些学生已经积累了一部分音乐知识,对音乐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但由于进入变声期,对纯碎的歌唱兴趣降低,因此,本节课在进行歌舞音乐欣赏中选择了通过体验感受藏族的歌舞节奏,让学生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藏族歌舞音乐风格特点的体验。 ◆教学难点:总结藏族歌舞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法学法:直观演示法、实践体验法、视听法、自主探究法、比较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节奏模打 xx x|xx x 并同手同脚,跟随音乐起立表演 2、教师提问: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步?藏族。藏族独有的待客礼节是什么?献哈达,带领学生做献哈达的动作。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起学生兴趣,丰富音乐视野;让学生随音乐“走进”西藏,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复习 复习歌曲《献上最洁白的哈达》 1、跟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 2、找出唱的不连贯,不准确的句子,并解决 3、讲解歌曲中骨干音的环绕这一藏族音乐特点。 4、了解弦子,并找出弦子最显著的特点—使用牛角胡或者二胡伴奏,出示牛角胡的图片,并聆听其音色,双手模拟演奏。在长音下方加入二度三度音程,就是润腔,这是藏族音乐的又一特点。 5、完整演唱歌曲,并在长音出加入润腔 6、欣赏歌曲《天路》,并找出与《献上最洁白的哈达》的共同点。 7、跟琴演唱《天路》第一部分,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润腔,对骨干音的环绕,装饰音 8、即兴编创藏族弦子,使用12356五声音阶,编创8小节,并使用同头变尾,骨干音的环绕,润腔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体验、感受,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层层推进,最终使本课的学习重点得以突出和解决 (三)对比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 1、第一次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前两段: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再次聆听:随着音乐在间奏处打节奏,分两组,一组唱,一组打 3、学生跟随音乐表演,踢踏舞步 4、欣赏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片段,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舞蹈的参与欣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藏族音乐的认识,拓宽视野,感受舞蹈与音乐结合所产生的魅力。 5、欣赏《阿玛勒火》。它的速度情绪又是怎样的?找出两首作品的不同点 6、引导学生感受囊玛的风格特点。 7、总结两首作品的差异。完成表格 (四)知识检测与总结 出示三个谱例,听音乐判断曲名与音乐类型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能根据音乐来判断出弦子、堆谐、囊玛三种歌舞音乐的类型 (五)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