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课程_趣味中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校本课程_趣味中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趣味中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秋节的一般知识,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鉴赏中秋诗词,训练短文写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同学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中秋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 教学重难点:了解中秋节的一般知识,鉴赏中秋诗词。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传说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仲秋。 别名“月夕”“八月节” “团圆节”。 起源 古代对月的崇拜 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 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发展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习俗 祭月 赏月 吃月饼 美丽的传说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诗文咏月 1、诗文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童谣 中秋歇后语 八、作业    1、背一背搜集到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和诗句。    2、你的亲人又远在他乡不能回来过中秋节的吗?请给他们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      中秋节 月 思念 祝福 人 《趣味中秋》学情分析 上课的是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共有38人,一直以来这个班的成绩基本平衡。在讲中秋节这一课时,大部分同学都做了充足的预习,对于中秋节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我加入了一部分古诗文,虽然班内同学水平差距都比较大,特别是古诗文差距较明显。但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已经有了一定文言文基础,况且本文比较浅显,意境音韵优美、含蓄隽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要多创设情境,多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悟这首词的语言美。音韵美、情感美、哲理美。 《趣味中秋》教学效果分析 这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直观、方便、丰富、趣味性强的特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导入、拓展等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参与的热情也很高,回答问题也普遍积极。不足的是,这些积极性大都表现在客观性的题目上,对于主观性的题目参与度普遍不高。这也是传统文化学习的主要难点。今后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想象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创新点勇气核动力,全面提升学生教学素养。 《趣味中秋》教材分析 《趣味中秋》在生的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中秋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这一课中包含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从它的来源,到发展;从月饼的来源到发展,甚至是连它的味道里都饱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这一课中还涉及到很多的诗歌、古词还有美丽的传说。而《水调歌头 中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也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全词向我们展示了词人由忧郁、愁苦到豁达的胸襟。它道出了千古离人共同的心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该词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意境深刻,画面感强,运用联想与想象的写法,以生动的文字对古今一轮月向我们做了最真、最美的诠释。 《趣味中秋》评测练习  1、背一背搜集到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和诗句。  2、你的亲人又远在他乡不能回来过中秋节的吗?请给他们写几句话。 《趣味中秋》课后分析 我感觉这堂课的可取之处在于从备课到上课都始终遵循了基本的教学原则。 首先是直观性原则,这主要在于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从歌曲导入到配乐朗诵再到书法图片展示,都起到了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多媒体是个好东西。 贯彻了循序渐进原则。由读音到释义到把握内容再到理解感情把握主旨,层层深入,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三、贯彻了启发性原则。每个环节都只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适时地点拨。如在解释“弄”字的时候就是这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四、拓展和练习贯彻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