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有关资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季氏将伐颛臾》有关资料 1.谈话背景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三分公室” ,各占其一。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 ,孟孙、叔孙各占其一,季孙因把持政权,独占其二。国君所得的赋税,贡多贡少,听任三家。因为颛臾 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是公臣,他的贡品为鲁国国君所专有。季康子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 “贪其土地,欲灭之而取之” ,另一方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犄角之势,不利于季氏。 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录之语。 另附: 鲁国三桓犯上,是春秋时代各国贵族中以下犯上的普通例证。鲁庄公有弟三人:长庆父,次叔牙, 次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三桓” 。三桓就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 三桓既强,其为乱之时便多了。最大的一次叛乱,据《史记》称,当时季孙氏因与郈氏斗鸡生隙, 引起冲突,昭公大概对季孙氏的跋扈不满,故站在郈氏一边,助之攻季孙氏。这时叔孙氏、孟孙氏恐季孙失败后自己的势力发生动摇,乃相与救季孙氏,结果把昭公之军大败,并杀郈昭伯,逼昭公奔齐。三桓的势力,至此已登峰造极。 (周谷城《中国通史》 ) 鲁宣公十五年 (前594) 的鲁国 “初税亩”,表示公私斗争的导火线已经点燃了。 鲁襄公十一年 (前562),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对公室进行反击, “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 ,把公室瓜分了。到了鲁昭公五年(前531) ,,三家调整了互相的分地, “四分公室” ,季氏独得二份,其他二家各得一份。昭公企图翦除三家的势力,结果失败,被三家赶跑了。 (郭沫若《中国史稿》 ) 2.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 子 生 平 】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 ,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 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 9 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 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 66 岁,颜征在还不到 20 岁。 公元前 551 年(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 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 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 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 17 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 19 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 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 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 551 年 9 月 8 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 544 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 540 年)晋大夫韩宣子 访鲁,观书后赞叹 “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 (管理仓 廪)与“乘田” (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 “三 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 孔子“三十而立” ,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 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 517 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说:“政在节财。 ”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 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 “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 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 “陪臣执国命”的 状况,不愿出仕。他说: “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