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层8510皮带顺槽探放水设计
一、井下钻探目的
1、煤层变薄、分叉或是其它赋存异常时,探查前方煤层赋存情况;
2、探查前方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赋存及其产状情况;
3、探查前方老空、老巷情况及其积水、积气情况;
4、探放巷道前方积水与瓦斯情况。
5、务实基础,为有效地防治矿井水害做好必要的准备,增强矿井 抗灾能力。
二、井下钻探设计依据
1、《煤矿防治水规定》;
2、《煤矿安全规程》;
3、《防突规定》;
4、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 2018 年 3 月提交的《山西朔州平鲁区
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矿井水平延深地质报告》;
5、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 2018年 6月提交的《山西朔州平鲁区 后安煤炭有限公司采 <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 6、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 [2018]1132 号文《关于山西朔州 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矿井水平延深地质报告的批复》。
三、设计原则
1、总则: “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先治后采 ”
。
2、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和钻孔水等,探水钻孔应成组布设,并
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
3、探放断裂构造水、岩溶水等钻孔,必须沿掘进方向的前方及下 方布置。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少于 2 个。
4、煤层内原则上不得探放高于 1MPa 的充水断层水、含水层水及 陷落柱水等,如确实需要,可先建防水闸墙,并在闸墙外向内探放 水。
四、井田水文地质
区域水文地质 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北部平朔矿区,平朔矿区多为黄土覆盖,沟 谷中基岩零星出露。
宁武煤田以宁武向斜为主体构造,地形总体呈中部高,南北两端 低之趋势。以宁武南分水岭为界,将地表水体分为两个不同的地表水 系,分水岭南部属汾河水系,为黄河流域;分水岭以北属桑干河水 系,为海河流域。以朔州平原南部王万庄区域性大断裂为地下水相对 隔水边界,将宁武煤田划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南部属 下马圈泉域,北部属神头泉域。本区属神头泉域水文地质单元,其边 界条件受区域地层、构造及地貌特征等条件的制约。南部以王万庄大 断裂以南宁武向斜轴部为界,属隔水边界;西部以管涔山脉地表分水 岭为界;北界与三层洞泉域相隔,岩溶水由北、西、南向神头泉排 泄,泉域总面积 4756km,出露地层有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石 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中生界侏罗、白垩系碎屑岩以及新生界松散 层,泉口标高 1049.9-1058.08m ,年均排泄量 4.52 m 3/s(2005 年观测 资料>。
矿区内河流有马关河、七里河,均由北而南穿越朔县平原入桑干 河,为常年流水 ,属海河流域桑 干河水系。 马关 河流量一般为 33
0.04?0.06m/s,洪水期流量可达 100?200 m/s , 1921年特大洪水 流量达348mVs,七里河流量一般为 0.132?0.236 m3/s,雨季时流量
骤增,最大洪峰值 22 m3/s ,洪峰持续时间为 4.2h 。
1 )区域含水层 矿区地处宁武向斜的北端,水文地质条件受宁武向斜控制。矿区 的西、北、东外围大面积出露寒武奥陶系地层,矿区内多被黄土覆 盖,只有在东部有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出露,矿区含水层组可分为奥 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和第四 系河谷冲积、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
1)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为矿区主要的含水层,在盆地东、北、西 三面广泛出露,接受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岩性以厚层状深灰色及 浅灰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局部夹薄层泥质灰岩或泥灰岩等, 在地表露头部分节理发育,并可见到小溶洞等喀斯特现象。奥灰岩溶 水属神头泉域,神头泉群位于井田东南神头镇一带,现露于洪涛山前 源子河两岸及河谷中 , 为桑干河主要源头。泉域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为主,地下水流向南东,水力坡度 0.4 %。。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分布在各煤层之间的砂岩带,为中、粗粒砂岩,有时相变为 细粒砂岩或粉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分选好,一般为基 底—孔隙式胶结,节理裂隙不甚发育,透水性较差,厚度为 5?
15m因补给来源小,含水性较弱。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岩性主要为厚层状中、粗粒砂岩、细粒砂岩或粉砂岩。底部的粗 粒砂岩为较好的含水层,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及磨圆度较 差,有时相变为细砾岩或巨粒粗砂岩,一般为孔隙?接触式胶结,节 理裂隙较发育,有较好的透水性,厚度为 10?20m左右,全区普遍发
育,特别在向斜轴部,含水性较为丰富,局部地带承压有自流现象
4)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风化裂隙含水层
本组地层在区内广泛出露,构成区内主要风化壳,岩性主要为黄 绿色中、粗粒砂岩夹粉砂岩及砂质泥岩,有时间夹细砾岩或含砾粗粒 砂岩,风化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区内大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