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一般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发生民事纠纷后请求法院进行裁判的司法活动 。;;;;;;;;;;; 徐某于2007年流窜至某市,采取刀刺、殴打威胁等手段抢劫过路行人,作案9起,案值一万五千余元,7月30日深夜,徐某在宁夏路持刀抢劫行人张某,抢劫中,徐某持刀向张某腹部猛刺一刀,致使张某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当地公安机关接到群众报案后迅速出动警力,经过侦查,将四处藏匿的徐某抓捕归案,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徐某提起公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徐某故意抢劫杀人,致人死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判处徐某死刑。;
当地公安机关接到群众报案后迅速出动警力,经过
侦查,将四处藏匿的徐某抓捕归案,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徐
某提起公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徐某故意
抢劫杀人,致人死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判
处徐某死刑。
;立案;;;;;;;几种强制措施:;;几种多发、常发犯罪的审理情况;;;;;量刑规范化:;法院的量刑;;;;被告人宋某某交通肇事一案的量刑报告;2、量刑起点: 根据《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负全部责任的,量刑起点为1年6个月至2年。(本案适用2年)
量刑起点为:24个月;
3、确定基准刑:
根据《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交通肇事负主要责任的,可减少30%以下确定基准刑。(本案减少15%)
基准刑:24个月X15%=20.4个月;4、确定拟宣告刑(1)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本案适用20%)(2)积极赔偿。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本案适用12%)
(3)取得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本案适用10%)(4)自愿认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但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本案未再考虑)
拟宣告刑:20.4个月X(1-20%-15%-10%)=11.85个月。
;5、确定宣告刑:
被告人宋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根据《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犯交通肇事罪,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适用缓刑。;三、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主要特征:;二、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
一般原则:与其他诉讼活动是共有
特殊原则:行政诉讼自身所特有
;(一)一般原则;(二)特殊原则;;;;;三、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二)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四、行政诉讼管辖;行政诉讼管辖的分类:;(一)级别管辖;(二)地域管辖;;(三)裁定管辖;五、行政诉讼参加人;当事人;1、原告;概念:;2、被告; 被告的确定:;;六、证 据 ;;
(2)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必须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否则应承担败诉风险的诉讼法律责任。
举证责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行为责任,即当事人对其主张负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二是对可能败诉的后果承担责任,即无法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时,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被告的举证责任
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主要由被诉的行政主体承担。理由:
1)由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
2)行政法律规范专业性强、范围广、数量大决定的;
3)规定行政主体的举证责任,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被告的举证范围: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
2)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证明其适用是正确的;
3)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其职权范围内的行为;
4)正确行使职权的证据;
5)具体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的证据;
6)如是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证明其有正当理由; 注意:在诉讼过程中,行政主体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这是行政主体举证责任的派生规定,也是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先取证,后处理”的要求。例外:(《解释》第28条)
1、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不能提供的;
2、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
;原告的举证责任;七、起诉和受理 ;
直
接
起
诉;;
(一)审判依据
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据以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并以之为基础作出行政判决或裁定的法律依据。
; (二)审判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
1、强制性依据
1)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制定权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依照宪法和法律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3)地方性法规。是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