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整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档收拾 | 学习参阅 20XX 《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 榜首章(中和是全国的底子) 【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行顷刻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正人戒慎乎其所不睹,惊骇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正人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全国之大本也;和也者,全国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位置焉,万物育焉。?(第1章)? 【注释】 (1)天命:天分。朱熹解说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指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儿的天命(天分)实践上便是指的人的天然禀赋,并无奥秘色彩。 (2)率性:遵照赋性,率,遵照,依照。 (3)莫:在这儿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闪现,显着。乎:于,在这儿有比较的意味。 (4)中(zhong):契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抵达。 【译文】?   人的天然禀赋叫做“性”,顺着赋性行事叫做“道”,依照“道”的原则涵养叫做“教”。 ? ?“道”是不行以顷刻脱离的,假如能够脱离,那就不是“道”了。所以,道德崇高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当地也是慎重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当地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荫蔽的当地越是显着,越是纤细的当地越是显着。所以,道德崇高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分也是慎重的。?  喜怒哀乐没有体现出来的时分,叫做“中”;体现出来今后契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赋性;“和”,是咱们遵照的原则,抵达“中和”的地步,六合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成长繁育了。? 【读解】?   这是《中庸》的榜首章,从道不行顷刻脱离引进论题,着重在《大学》里边也论说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分的赋性行事,按道的原则涵养自身。  ??处理了上述思维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领域,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向来对“中庸”有各式各样的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视点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底子的解说。依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体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安静漠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行防止的,它们必定要体现出来。体现出来而契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调和调和,这便是“中和”。人人都抵达“中和”的地步,咱们平心静气,社会秩序井然,全国也就太平无事了。 ????本章具有全篇总纲的性质,以下十章(2-11)都环绕本章内容而打开。 下一章(正人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正人之中庸也,正人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第2章)? 【注释】?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 (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 (4)忌惮:忌惮和害怕。? 【译文】?   仲尼说:“正人中庸,小人违反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由于正人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庸,是由于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点。”? 【读解】?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前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答复说:“子张过火;子夏不行。”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火与不行是相同的。”(《论语·先进》)?   这一段话是对“正人而时中”的生动阐明。也便是说,过火与不行形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相同的,都不契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优点,如宋玉笔下的大佳人店主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   所以,中庸便是恰到优点。? 下一章(最高的道德标准)??? 【原文】?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第3章)? 【注释】? (1)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约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咱们缺少它现已很久了!”? 【读解】?   正由于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实在施行它。这正如咱们要求“铁面忘我”,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团体、个人利益三统筹”,就比较简略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简略做到了。?   这样说来,不偏不倚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抱负的道德标准而加以发起呢?? 下一章(谁能食而知其味)??? 【原文】?   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2)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3)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4章)? 【注释】? (1)道:即不偏不倚。 (2)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

文档评论(0)

高胖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