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操作程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操作程序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粪便标本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检验方法。 检验程序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程序见图4。 36 ℃ 36 ℃±1 ℃,12 h~16 h 36 ℃±1 ℃,18 h~24 h 粪便或肛拭子 挑取3个或以上可疑菌落,接种于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进行系统生化鉴定 结果与报告 血清学分型、PCR毒力基因鉴定 氧化酶试验,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嗜盐性试验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 TCBS或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 36 ℃±1 ℃,18 h~24 h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程序 操作步骤 标本收集 标本包括新鲜的或转移至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或肛拭子。最优标本是转移至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拭子。肛拭子不是最佳标本,仅在病人无粪便标本时采用。肛拭子收集后应当目测,需要在拭子上明显见到粪便。 所采集的标本尽快检验,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的标本应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送检。新鲜的粪便标本置于清洁、干燥、无肥皂或消毒液残留的容器中,室温条件下8 h内送检。 分离培养 新鲜粪便:无菌拭子采集少量粪便,将拭子放入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轻拧管盖。注意:拭子表面有一层标本即可,不可将过量的标本放入碱性蛋白胨水。 肛拭子:操作程序同新鲜粪便。 转移至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拭子:轻搅混合标本;将拭子放入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轻拧管盖。注意:拭子表面有一层标本即可,不可将过量的标本放入碱性蛋白胨水。 碱性蛋白胨水于36 ℃?1 ℃培养12 h~16 h,于TCBS平板或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36 ℃?1 ℃培养18 h~24 h。 菌落特征 典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在TCBS上呈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的绿色菌落,用接种环轻触,有类似口香糖的质感,直径2 mm~3 mm。从培养箱取出TCBS平板后,应尽快(不超过1 h)挑取菌落或标记要挑取的菌落。典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上呈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的粉紫色菌落,直径2 mm~3 mm。 纯培养 挑取3个或以上可疑菌落,划线接种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36 ℃±1 ℃培养18 h~24 h。 初步鉴定 氧化酶试验:挑选纯培养的单个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副溶血性弧菌为氧化酶阳性。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转种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斜面并穿刺底层,36 ℃±1 ℃培养24 h观察结果。副溶血性弧菌在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中的反应为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有动力。 嗜盐性试验: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0%、6%、8%和10%不同氯化钠浓度的胰胨水,36 ℃±1 ℃培养24 h,观察液体混浊情况。副溶血性弧菌在无氯化钠和10%氯化钠的胰胨水中不生长或微弱生长,在6%氯化钠和8%氯化钠的胰胨水中生长旺盛。 确定鉴定 刮取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上的单个菌落,进行系统生化鉴定试剂盒鉴定。 血清学分型 4.1 制备:接种两管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试管斜面,36 ℃±1 ℃培养18 h~24 h。用含3%氯化钠的5%甘油溶液冲洗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斜面培养物,获得浓厚的菌悬液。 4.2 K抗原的鉴定:取一管上述制备好的菌悬液,首先用多价K抗血清进行检测,出现凝集反应时再用单个的抗血清进行检测。用蜡笔在一张玻片上划出适当数量的间隔和一个对照间隔。在每个间隔内各滴加一滴菌悬液,并对应加入一滴K抗血清。在对照间隔内加一滴3%氯化钠溶液。轻微倾斜玻片,使各成分相混合,再前后倾动玻片1 min。阳性凝集反应应可以立即观察到。 4.3 O抗原的鉴定:将另外一管的菌悬液转移到离心管内,121 ℃高压1 h。高压后4 000 r/min离心15 min,弃去上层液体,沉淀用生理盐水洗三次,每次4 000 r/min离心15 min,最后一次离心后留少许上层液体,混匀制成菌悬液。用蜡笔将玻片划分成相等的间隔。在每个间隔内加入一滴菌悬液,将O群血清分别加一滴到间隔内,最后一个间隔加一滴生理盐水作为自凝对照。轻微倾斜玻片,使各成分相混合,再前后倾动玻片1 min。阳性凝集反应应可以立即观察到。如果未见到与O群血清的凝集反应,将菌悬液121 ℃再次高压1 h后,重新检测。如果仍旧为阴性,则培养物的O抗原属于未知。根据表8报告血清学分型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的抗原 O群 K型 1 1,5,20,25,26,32,38,41,56,58,60,64,69 2 3,28 3 4,5,6,7,25,29,30,31,33,37,43,45,48,54,56,57,58,59,72,75 4 4,8,9,10,11,12,13,34,42,49,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