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 13,增刊,1997
?传统逻辑?
论“或者”与“两可说”
“或者”一词既可以作为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 词,也可以作为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词,这是逻 辑界的一种流行的说法(以下简称“两可说”)。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种说法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种种弊端。
首先,从理论上说,“两可说”违反了逻辑的 一贯原则,使逻辑理论缺乏应有的严格性、科学性 和一致性,造成了种种困难和混乱。其表现是:
其一,它使选言判断的理论与其他逻辑理论缺 乏一致性。
众所周知,判断的逻辑含义、逻辑形式及判断 间的逻辑关系决定于逻辑常项的含义,而非判断的 具体内容,这是逻辑的一贯原则。直言判断的逻辑 形式的确定,直言判断中词项周延性的确定,直言 判断的对当关系,假言判断的种类和逻辑形式的确 定,等等,无不体现了这个原则。例如,我们认为
“有的树是植物”是特称判断,而不是全称判断, 因为尽管事实上所有树都属于植物的范围,但“有 的树是植物”这个判断所含量项是“有的”,而非
“所有”。又如,我们并不认为“所有等边三角形 都是等角三角形”这个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因为 尽管事实上所有等角三角形也都是等边三角形,但
“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角三角形”这个判断的联 项是“是”,而联项为“是”的直言判断的谓项都 不周延。再如,我们认为“如果某数能被 2整除,
那么它就是偶数”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 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因为尽管事实上其前件表示 的事物情况是后件表示的事物情况的充分必要条 件,但其联结词是“如果”那么” ”,它只能 表明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然而,按照“两可说”, 由“或者”做联结词的选言判断的种类和逻辑形式, 却不是由逻辑联结词“或者”来决定,而是由判断 的具体内容,由选言支所表示的事物情况事实上能 否同时存在来决定,这与上述逻辑的一贯原则,与 关于直言判断、假言判断的逻辑理论,显然是背道 而驰的。
其二,它使选言判断的划分及两种选言判断的 定义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两可说”的要旨是按选言支事实上能否同真 来确定选言判断的种类和逻辑形式。因此,从“两 可说”岀发,就必然会得岀:选言判断划分为相容 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其根据是选言支事实 上能否同真。甚至还会进一步得岀:相容选言判断 就是选言支可以同真的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 就是选言支不能同真的选言判断。一些颇具影响的 逻辑教材,如上海人民岀版社岀版的 《普通逻辑》
北京大学岀版社岀版的《逻辑》(中国逻辑与语言 函授大学教材)等,正是得岀了这样的结论。然而 按照这种结论,不但“或者”可以作为相容选言判 断的联结词,而且“要么”也可以作为相容选言判 断的联结词了。因为按照上述选言判断的划分标准 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要么他是导演,要么 他是演员”之类的选言判断,由于其选言支事实上 可以同真,也应被划入相容选言判断的范围。这大 概是目前逻辑界所一致不赞成的。
其三,它使一些逻辑理论自相矛盾,难以自圆 其说。
“两可说”不但如前面所说,与“逻辑常项决 定逻辑形式”的说法相悖,而且在其他涉及选言判 断的逻辑理论中也造成了混乱。
例如,一般逻辑书在介绍负判断时,均肯定了 以下等值关系:
⑴-(p A q)总~ ~pV ~1 q
(2)一(p V q) - (p A q) V (一pA 一 q)
dp 庐 q)庐(pA「q) V (「pA q) 按照“两可说”,这三个等值关系都值得怀疑:
根据⑴及双重否定律(P r ■■ P), “并非16
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 一(一pA — q))等值 于“ 16是偶数,或者是奇数。但根据“两可说,
“ 16是偶数,或者是奇数并不是一个相容选言判 断,而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也就是说,其形式 不是pV q,而是p V q。显然,一(一卩人一q)并不 等值于P ? q。⑵和⑶右边的选言判断都由两个不 能同真的选言支构成,按照“两可说,这似乎是 不能允许的,应把“V改为“ ?才对。而这样
一来,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就不能等值于一个 相容选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也 就只能等值于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了。
又如,一般普通逻辑教科书均以 “A或者非A 和“ A V A来表示排中律。按照“两可说”,
“A或者非A”并不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而是一 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其含义是, A和非A既不能同
假,也不能同真。这种含义显然超岀了排中律的内 容。也就是说,按照“两可说,表示排中律的公 式与人们用文字叙述的排中律是不一致的。到底是 哪个错了呢?
这里我们面临着两种抉择:或者维护原有的逻 辑理论,摒弃“两可说”;或者坚持“两可说”, 摒弃原有的逻辑理论;二者必居其一。第三条路恐 怕是没有的。现在已有一些人对负判断的等值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ocx VIP
- 基于Java的汽车租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ocx VIP
- 中医养生,养生膏方功效.pptx VIP
- B16G101-2:中英文双语版16G101-2.pdf VIP
- 2025年四川省康定市辅警招聘考试题题库(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pptx VIP
- 2025年四川省康定市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什么是定向运动.pptx VIP
- 《食品企业管理(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马-萨模式”视域下“双减”政策执行制约因素及纾解路径——基于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调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