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docxVIP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从地球上存在海陆变迁的事实入手,上升到全球尺度,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的。内在逻辑严密,涉及内容广且理论性强,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非智力教育因素,特别是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要求简单,学生只要了解基本内容事实和观点即可;课本材料丰富,图文并茂,但因其理论性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如果照本宣科,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以此理念为出发点,在教学设计时,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依据课程目标,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安排注意逻辑顺序,体现科学的方法,侧重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念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 初一学生还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发展理性思维,好奇、好胜心切,于是,我(教师)变成了国家地质馆的讲解员,正在接待学生参观,并让他们竞猜问题,答对有奖。这样设计,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第 1 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层层探究、步步求证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 在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过程中,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六、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阶段目标 教师(讲解员)活动 第 2 页 学生活动 入口 (导入) 欢迎来到国家地质馆。我们正在举办海陆变迁的展览,还给你们出了一系列问题,答对有奖哦!首先,让我们去 1 号展厅。 一 号 沧 海 桑 田 展 厅 觉 察 大屏幕上呈现沧海桑田成语解释。 问题:成语中蕴涵了什么地理现象? 可见,海陆变迁古人就有所察觉和认识,果真如此吗?让我 们来寻找例证吧。 阅读并回答。 例 第 3 页 证 屏幕上呈现世界地形图,隐含四个实例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以 及相关问题,请学生点击。 附: 实例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问题:此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实例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床遗迹 问题:反映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实例 3:台湾海峡发现人类活动遗迹 问题:台湾海峡曾经是什么状况? 实例 4:荷兰围海造田 问题:在过去的百年中,荷兰的土地为什么在不断扩大?总结: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活动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并且要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 小组轮流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地点,单击鼠标,屏幕上弹出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阅读并回答相应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 拓 展 大屏幕上呈现下列材料: 喜马拉雅山还在升高 第 4 页 大西洋、红海还在扩大 问题:这些材料说明什么现象? 小组讨论后回答。 树立海陆一直在变化和运动中的辩证唯物观。 从 二 号 世 界 地 图 展 厅 上 得 到 的 启 示 两 种 争 第 5 页 论 指着地球仪问(不要求回答) 。 地球表面海陆轮廓怎样形成的?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固定不变吗? 展示“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漫画,你赞成哪种观 点?说说理由。 小组交流后发言。 一 个 故 事 偶 然 发 现 多媒体呈现图片: 躺在病床上的魏格纳凝望墙上的世界地图,脑中升起问题: 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让南美大陆东岸与非洲大陆西岸闪现,问:根据这个发现, 你有什么推测? 观看,思考。 自由发言。 第 6 页 思 考 假 设 魏格纳的思考: 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漂移? 魏格纳进一步思考研究,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展示大陆漂移假说的图文资料,并讲解其基本观点。 接下来该做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观察大陆漂移的三幅不同年代的海陆分布图,并思考大西洋的形成和太平洋的变化,发表意见 找 证 据 游戏: 把一张图文并茂的书页撕碎。 在屏幕上呈现课本 35 页活动 1 的图文资料,启发学生理解: 证据 1: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证据 2: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 学生拼合并解释方法。 做合理解释。 第 7 页 谈 收 获 布置任务: 自读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然后谈谈你在二 号展厅的收获 阅读。 小组讨论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