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深究胃不和则卧不安病机.docx

(完整版)深究胃不和则卧不安病机.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我 实时更新 最新资料 深究胃不和则卧不安病机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8226;逆调论》。“和”者。阴阳自和也,阴阳交感既济,谐和为用,通过阴阳恒动、相互消长 的自我调节机制而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 的最佳稳定状态。反之,破坏了阴阳 的动态平衡,引起阴阳失调,脏腑功能运行失常,此即为“不和”;卧不安,又称“不得卧”、“目不瞑”,是早期古人对失眠症状比较贴切 的概括性描述。此条文本为阐述足阳明胃气逆致喘而不能安卧之机,后经过历代医 家 的不断补充和发挥,其内容逐渐丰富完善,提出凡因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出现“胃不和”.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之。近年来,笔者就其病机作了一定 的研究,现作探讨如下: 1生化乏源,心神失养 中医 学认为心主神明,神不安,则可出现不得卧 的病证。其机理在古文献中早有论述,将不寐 的成因归为邪扰和营不足两个方面。邪气之扰,乃因五志过用、火热内郁,或嗜食辛辣、胃肠积热,使胃肠腑气壅实,腑气壅实于下,则清气不能上奉心神,心神失用,导致失眠。营气不足,乃因脾胃生化乏源所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化源充足,则既可充养心神,也可长养心阴,使神有所依。同时,脾胃经与心经相通。“足太阴脉注心中,从心中循手少阴脉行也”。当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其所化生气血才能充盈血脉,使心有所主。正如李东垣所云:“心主荣,夫饮食人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阴血不足,心神失其所养,而夜寐不安。可见,无论是邪气所扰,还是营气不足,均使心神扰乱或心神失养,失其藏神功能,而导致“卧不安”。 2升降失职,心神不安 《医 学求是》云:“中气为升降之源,脾胃为升降之枢轴”,“中气旺则脾升胃降,四象得以斡旋。”正因为有脾 的升清和胃 的降浊作用,通上彻下,斡旋阴阳,才维持了人体 的生命活动。胃主通降,“其气亦下行”,其“道”乃通降之道。痰火中阻,中州不畅则胃腑失于和降,气机不能正常升降出入,反致痰火之邪随逆乱之胃气上扰神明,以致心神不安而“不得卧”。素体脾土虚弱.或他脏之病,经久不愈,损及于脾胃,或用药不当,损伤脾胃,均可使脾胃失司,阳明胃脉气机紊乱,不能顺其本来 的通道运行,而出现“卧不安” 的病症。若饮食积滞,肠胃受伤则运化不力,继而酿生痰湿,壅遏于中,胃气不和,不得正常通降而挟痰湿之邪上冲,扰乱神明,亦生不寐。 3七情内伤,心神不宁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虚无以化生精微则血少.血少则心失所养,神无所依,亦可形成食少不寐。明代医 家张景岳论不寐时指出:“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又说:“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凡卫气人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故神安而寐也……心为事扰则神动,神动则不静。不静是以不寐也。”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的改变,特别是生活节奏 的加快,情志为患较以前更为多见,使临床上失眠等病症较以前更为多见。究其原因,多由七情内伤,肝脾受损,脾胃失司,营卫失调,心神失养所致。 4中焦不畅,心肾不交 《景岳全书#8226;杂症谟#8226;不寐》日:“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然其阳不交阴,心肾失交,则多因“胃不和”引起。这在清末名医 张聿青之《医 案》中多有论述:“胃为中枢,升降阴阳,于此交通,心火俯宅坎中,肾水上注离内,此坎离之既济也。水火不济,不能成寐,人尽知之。不知水火不济,非水火不欲济也,有阻我水火相交之道者,中枢是也。”所以若“胃不和”.既可因中州土弱,无力升降上下致心肾水火无力上下相交,又可因中焦不畅。心肾二脏欲令水火交会而相交之道闭塞,亦无由得济也。“卧不安”症状亦可因此出现。寐本乎阴,入夜阴盛,阳入于阴,阴阳相交,神安而成寐也。正如《景岳全书#8226;杂症谟#8226;不寐》所云:“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故神安而寐也。”营卫是否充盈,以及其运行是否正常是机体得以寤寐 的条件。而作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 的脾胃,以及神之所居之心,对调节机体 的寤寐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可见,对“胃不和则卧不安” 的认识,其形成机理均在于心胃,临证只要审明起因,察证析机,即能令胃和而卧安。 分类精心精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所有文档经过整理后分类挑选加工,下载后可重新编辑。

文档评论(0)

清风徐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30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