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7-5分子间力有机化学——结构·反应·机理·合成.pdf

7-5分子间力有机化学——结构·反应·机理·合成.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化学 Ⅰ 分子间力 独立共价分子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 形成分子晶体时则靠分子间力结合 , 分子间力是如何产生 ? 分 子 的 极 性 偶极长度 1.电偶极矩 定义为正、负电荷中心间的 距离与电荷量的乘积。 p=l·q 偶极 表示分子中电荷分布状况的物理量,分子电偶极矩是个矢量。 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单位是:C·m (库·米) 分 子 的 极 性 2.影响分子极性的因素 ●键的极性 离子键形成的分子是极性分子 非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是极性分子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不但取决于键的极性,而且取决 Cl – 于分子的几何形状 。 O N – C O O H H O C O Cl Cl + H + Cl H O NH CO CCl 2 3 2 4 (μ 6.17 ×10-30C·m) (μ 4.90 ×10-30C·m) (μ 0) (μ 0) limitations 分 子 间 力 一、瞬时偶极和色散力 在非极性分子中,由于每个分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都在 不断地运动着,不可能每一瞬间正、负电荷中心都完全重合。 在某一个瞬间,总会有一个偶极存在,这种偶极就称瞬时偶极。 把瞬时偶极间产生得分子间作用力叫色散力。 任何分子相互靠近时都存在着色散力! 分 子 间 力 二、诱导偶极和诱导力 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靠近时受极性分子的电场作用, 原来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分离开来,产生诱导偶极 。 诱导偶极与极性分子固有偶极间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 。 分 子 间 力 三、取向力 当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它们得固有偶极相互作用, 两个分子在空间按照异极相邻的状态取向。 由于固有偶极的取向而引起的分子间作用力叫取向力。 小 结  在非极性分子间存在色散力; 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存在色散力和诱导力;  极性分子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 分子间力是这三种力的总称。 7分子间力的特点: 1、本质是静电作用力 2、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 3、分子间作用力强度比共价键弱,小1~2个数量级 4、作用范围5 ×10-10m 5、色散力远远大于取向力、诱导力,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 -1 表:分子间作用力的分配 (kJ·mol ) 分子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总和 Ar 0.000 0.000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