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晒晒我的“积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PAGE 1 晒晒我的“积蓄” 深圳市盐田区田心小学 刘洁美 俗话说,凡事开头难。新接班的第一节课,最费脑筋。何况接的还是年级里最活跃的五(2)班。如何让同学们一开始就喜欢上我,跟我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享受语文的快乐,关键就在这一节课。 走进教室,45双聪颖的眼睛望着我,眼中有好奇,期待,也有疑惑。我故弄玄虚:“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为了迎接我这位新朋友,你们做了什么准备呀?” 同学们一愣,有人小声嘀咕:没听说迎接新老师还要有准备啊!坐在最后排的高个男同学站起来,含笑问道:“老师,那您为了迎接我们,做了什么准备呀?”一句话把全班逗乐了。 “我送给同学们每人一件礼物,”我故意压低声音,“那可是人世间最珍贵的礼物哦!”一听说礼物,同学们来劲了。 “我设想过许多礼物,但都觉得配不上我们这个优秀的班级。惟有它,才能衬出你们的灵气。”我顿了顿,“它就是诗歌——被誉为语言的黄金的诗歌。我决定,送给每位同学一首诗。” “每人一首?”同学们的眼睛瞪大了,我分明看到了眼中的不信。 “对,每人一首!”背诵诗歌本来就是我的爱好,这几年,经常和学生一起背诵经典诗文,“积蓄”颇丰。而且,为了这一课,我连着复习了好几天呢。“但是,我有一个条件,我每送出一首,接受的同学就得回赠我一首。”“没问题!”话音未落,全班异口同声,摩拳擦掌。“慢着,条件还没说完——不能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哇!这回班里犹如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举手。“我先来,我先来!”惟恐被别人抢了先。 我连着点了十名同学,一个回合下来,背了二十首诗。正如我所料,背的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诸如《静夜思》、《春晓》之类的,要想继续下去,就有难度了。举手的人明显少了,同学们不是嘴里念念有词,认真备战,就是眉头紧蹙,凝神思索。我仿佛看见思维的小溪正在悄悄地流淌。 我将背诵内容从课内引向课外,并将范围扩大到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声声慢》……令我欣喜的是,又有同学举手了,他们背起了《卜算子·咏梅》、《望岳》《长征》等难度较大的诗词。听着我们一字不漏的朗诵,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化,有惊讶,有羡慕,也有钦佩,一名女同学还指着我,对旁边的男同学示威:瞧我们女的,多棒! 不知不觉,半节课过去了,因为有“不能重复”的规定,同学们开始抓耳挠腮,跟不上来啦。一名同学提议:“老师,能不能用别的代替?”呵呵,坚持不住了,看来积累不多呀。“行,用名言警句代替!” 兴奋的神情又回到脸上,教室里骚动起来,邻座窃窃私语:“上学期学过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下一句是什么?”“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的什么?” 我趁热打铁:“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将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工工整整地写下来,要求三句以上。” 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交流的氛围很轻松。高尔基、莎士比亚、培根对书籍的评论;朱熹、孔子对读书方法的传授;歌德、鲁迅、爱迪生对珍惜时间的忠告……教室里书声琅琅,欢笑声阵阵。我不失时机地请同学把最喜欢的名言写在黑板上。不一会儿,黑板上就写满了一行行娟秀的楷体字,令人赏心悦目。 我话锋一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背这么多诗词和名言吗?” 同学们七嘴八舌:“老师注重积累。”“多抄多背。”“老师肯定跟我一样,碰到好的就记下来,有空时就拿出来看看。” “是呀,我喜欢做读书笔记。”我扬了扬手中的小本子,“这就是我的摘录本,里面摘抄了名言警句、小故事,还写了自己的体会。我还有很多读书卡,我把它们分了类,平时查找特别方便。因为经常做笔记,常读常背,所以老师的积累多了,就可以随时拿出来和同学们共享了。” 我把随身带的笔记本和读书卡发下去,同学们饶有兴趣地传阅着,翻看着,评论着。 “老师,我们语文书第一课的课题就是《读书笔记》。你看,第一幅图的黑板上写着‘不动笔墨不读书’”。 话题就这样自然地转到了第一课的学习上。苏教版在每一册的开篇都安排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专题,第十册就是教同学们怎样做读书笔记。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交流经验。“原来读书笔记有三种:摘抄、编写提纲和写读后感。”“老师刚才说的就是摘抄。”“你看这张读书卡片上的字多秀美呀!”“今天就可以摘录许多名言警句呀!” 下课的铃声就在这兴趣盎然的讨论声中响起,同学们意犹未尽,有的还忙着抄录黑板上的名言呢。 新接班的第一节课,我大胆地晒了晒自己的“积蓄”,既晒出了语文的魅力,也晒出了浓浓的师生情。以后的日子,我每周都安排时间,和同学们交流各自的积累。我的语文课,也因为有了课外积累而变得更有内涵,更有韵味。 2009年7月 (此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20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