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003版标准成果 南浔古镇区.pptxVIP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003版标准成果 南浔古镇区.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体名称: 南浔古镇区基本类型: 特色社区 序号:01050 代 号FDC;其他代号: ① ;② 行政位置南浔区南浔镇 地理位置东经120°25ˊ38.4″ , 北纬30 °56.8ˊ38.4″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南浔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1991年,南浔名列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巳被我国向联合国推荐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现总面积34.27平方公里,其中古镇面积为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4千多。古运河和南市河呈T字形贯穿古镇,通津、广惠、洪济、清风、明月等古老的石拱桥,整齐的石驳岸,夹河的小街水巷、依水的民居粉墙黛瓦、骑楼露台依然是旧日的模样。蜊壳弄、德馨弄、官房弄、浔东里、唐家兜、船场浜等老巷更增添了古镇的风韵。镇上名园古迹甚多,老式的巨宅宏厦,雕花的门头,坚实的石柱石阶,庭院的古松翠柏,都显示着它所经历的岁月。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6座之多,其中五园(小莲庄、嘉业堂、宜园、适园、颖园)为“园林巨构”,因此南浔也素以园林名镇而著称。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一道道高耸的封火山墙,一重重圆拱式的过街券门,一排排沿河的排柱廊檐,一座座河坞踏级石阶,再加上灰屋顶、灰白班驳的墙、棕黑的木门隔扇,倒映在涟涟的水波之中,真是一幅精致的《水上人家图》。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旅游小憩之胜地。南浔的古镇旅游区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块:东北区块是以东大街以北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尚待开发的有大庆楼、庞宅、金绍城故居及东圆、宜圆遗址等。第二块以南市河及其两岸的南东街、南西街为主的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南浔丝业会馆、求恕里、南浔史馆(南浔商会旧址)、江南丝竹馆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三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江南水乡一条街等景点组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浔人质朴善良,具有豁然聪慧、维和积福的性格特点,又具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人才辈出,素有“文化之帮”和“诗书之乡”之称。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宋、明、清三朝,南浔籍进士41人,宋、元、明、清时期,浔籍京官56人;明、清两代全国各地州县官56人。在南浔古镇上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民国奇人张静江,从辛亥革命前就开始资助孙文从事革命,对推翻清政府和袁世凯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在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期间,主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张石铭,“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聚书十余万卷,为吴兴四大藏书家之一;刘承干,近代著名藏书家,嘉业堂藏书楼的主人,在辛亥革命光复之际,耗资三十万元,藏书六十万卷,抢救了一批珍贵古籍;徐一冰,我国杰出的体育教育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体育学校。金绍城,中国绘画北派代表人物,1920在北京创办中国画学研究及湖社书画院;以经营生丝发家的南浔“四象”,刘镛、张颂贤、庞云曾,顾福昌;以及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总设计屠守锷、我国新型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潘镜芙、我国计算机研究著名专家施伯乐……南浔地处苏、杭嘉湖的中心点上,南宋时即为“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原因浔溪河而名浔溪。后来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佑季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得半个镇”之说。南浔之所以一跃成为江浙雄镇,主要是因为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荣国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牛”的大富之户,以及拥有充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她植根于“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特征;多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的亦雅亦俗中西结合的独特地方文化;经济作用表现突出的社会形态,反映了古镇在中国发展史上独特的作用与价值;而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规划思想与经济规律的完美结合塑造了中国人理想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的居住环境,在中国规划与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古镇南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价值。江南水乡从9世纪以来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处在全国的前列,同时又因为少战乱、罕荒灾而在整个发展史中呈现比较完整的连续性,为研究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同时在中国经济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作用,南浔作为江南水乡城镇之一在13世纪以后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尤其在经济封闭的封建体制中出现了自由活络的市镇网络和经济体系,成为明清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