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蜿叶圣陶先生的蜒、变化多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特点,复述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双龙洞特点,复述洞内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难点:
领悟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去旅游过呢,都去过哪些地方,和大家分享一下。
2.在浙江省金华市的北山有一处特别的景点——双龙洞。双龙洞内外洞相隔又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据说,洞里有两条龙。这是真的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叶圣陶先生一起去双龙洞游览一番,感受它的神奇吧!
(板书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走进作者,补充资料。
1.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本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
2.资料宝袋:溶洞:地下水沿着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缝进行溶蚀,塌陷扩大而成的洞穴。一般分为两大类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洞内有各种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如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二)交流汇报: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体裁),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2.这篇课文的线索有两条,一是作者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的流经路线。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识字比赛。
4.将生字带到课文中朗读课文。
三、精读领悟
(一)明确写作思路。
1.作者按游览的顺序进行记叙。先交代了游览的目的地——金华的双龙洞,然后写沿途看到的景色,接着写外洞的景观,孔隙的特点,内洞的情景,最后出洞。
2.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作者游览的时间及地点。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在路上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7段):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8段):写作者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3.简易图明确: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段。师生评价。
2.思考:短短的一句话,向我们交代了什么?(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过渡:作者先写到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两名同学读第2、3段。师生评价。
2.思考:(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请用:“﹏”画出来)。
(2)“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3.交流:(1)作者看到的景色:映山红、油桐、新绿。(2)“明艳”指鲜明、艳丽,因为作者看到的是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以及或浓或淡的新绿,因此眼前一片明艳。
4.分析句子:“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几个“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作者听到的水流声才会时时变换调子,表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四)学习第三部分
1.了解外洞特点。
(1)指名读第4段。师生评价。
(2)读完这段,这部分写出了外洞的什么特点?(高、宽)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作者是怎么描写外洞这个特点的?(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作者用“一千或是八百”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使人形象具体地感觉到外洞空间大而空旷且开阔。)
(3)细心的你能否发现,除了描写外洞的宽敞,作者还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还写到泉水,这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过渡:也让我们一起顺着泉水流出的方向,继续往洞内行走吧。
2.体会孔隙的险。
(1)指名读第5段。思考: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孔隙”的特点。
(2)交流:“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3)窄、矮: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师: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确实不一样啊,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可见孔隙又窄又矮。出示图片体会。
(4)险: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校本课程_珍爱生命,防止溺水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美术_【课堂实录】春天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美术_【课堂实录】春天来了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美术_大脚丫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Unit 4 What can you doPart B Let’s try&Let’s talk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Unit 4 What can you doPart B Let’s try&Let’s talk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Unit 5 Whose dog is it?Part A let's try&let's talk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Unit 5 Whose dog is it?Part A let's try&let's talk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Unit5 My clothes PartB Let's lear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Unit5 My clothes PartB Let's learn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